【高端訪談】解碼首單“以房養老”家庭服務信托,看信托轉型樣本——訪上海信托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兵
陳兵說,信托制度的受托財產多樣、財產隔離和財富傳承分配的優勢使得“以房養老+信托”成為可行路徑。老年人可以以不動產作為信托財產設立服務信托,將房產處置或運營所得的收入用于補充養老資金。
新華財經上海7月9日電(記者 王鶴)上海信托日前落地了全國首單“現金+不動產”的家庭服務信托,這是上海不動產登記上海模式的突破,也是“以房養老”的信托模式初探,信托這一古老制度由此邁出“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關鍵一步。
當老齡化逐步成為現實,普通居民對養老、對財產傳承有著越來越迫切的需求,如何利用信托獨特的制度優勢做好養老金融服務?看似高凈值客戶“專屬”的信托如何“普惠”大眾?信托業轉型走到了哪一步?帶著這些問題,新華財經記者專訪了上海信托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兵。
居民財產走到傳承時點 信托飛入尋常百姓家
談及不久前落地的全國首單“不動產+現金”家庭服務信托,陳兵說,這是上海信托第一單不動產家庭服務信托,是信托行業探索養老金融邁出的一小步,也是中國財富管理邁出的一大步。
據介紹,項目委托人是一位中年白領女士,她將名下一套商辦公寓作為信托財產,并追加現金資產,通過公寓的長期租賃以獲取穩定現金流,短期用于補充母親養老金,保障晚年生活,后續待其子女成年后,該房屋不動產定向傳承給子女,作為子女個人財產。
通過信托機制資產隔離和他益分配的獨特功能,實現委托人家庭提升養老品質、不動產定向傳承和婚前財產獨立等綜合需求。公寓和現金資產即獨立于委托人、受益人的其他財產,有效實現了??資產隔離??,防范未來可能發生的債務或其他風險。
“改革開放近50年,居民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對產權清晰、財產安全和財富保護的需求越來越突出。對很多老年人來說,財富已經到了傳承給二代甚至三代的階段,這些財富不僅有現金、股權,更多地集中在房產上,如何安全地做好財富傳承是國家需要、社會治理的需要,是人民群眾的關切?!标惐f。
傳承的背后是老齡化的現實。以上海為例,截至2024年末,上海60歲及以上戶籍人口達577.62萬人,占總戶籍人口的37.6%;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86.00萬人,占總人口的5.6%。
養老金融的需求是實實在在的,財富傳承絕不只是富人的需求。如何低成本、低門檻實現普通居民的有效財富傳承?
需要指出,以往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在“以房養老”領域做了諸多探索,如住房反向抵押(倒按揭)、以租養老、售后返租和換房養老等,但因傳統觀念和實際操作時的種種問題難以鋪開。
陳兵說,信托制度的受托財產多樣、財產隔離和財富傳承分配的優勢使得“以房養老+信托”成為可行路徑。老年人可以以不動產作為信托財產設立服務信托,將房產處置或運營所得的收入用于補充養老資金。
信托“以房養老”與其他金融機構最大的不同、也是最獨特的優勢是:房主無需將房產抵押,不會失去房產控制權,實現了“存房養老”,更符合中國人的養老觀念,解決了老年人對“以房養老”最大的擔憂。房產在老人在世時作為其養老的資金來源之一,離世后可作為其財富傳承的一部分。而且,通過將房產變為具有隔離屬性的信托財產,能夠有效防范違法詐騙、養老機構的不規范運營。
“中國每個家庭都應該有一份信托,因為信托確實是保護財產的有力制度?!标惐f,上海信托第一單不動產家庭服務信托,標志著把普通居民的房產裝入信托作為信托財產傳承,是實實在在的普惠金融。
“如何讓廣大城市居民接受信托概念,了解信托制度在傳承方面的獨特優勢,擺脫信托是‘富人’專屬的刻板印象,是我們正在做的工作?!?/p>
陳兵介紹,上海信托2014年開始落地針對高凈值人群1000萬元門檻的家族信托,2022年創新推出100萬門檻家庭服務信托模式,被監管部門納入新的信托業務分類中,2024年推出600萬元門檻的其他個人財富管理信托和1000萬元門檻的法人及非法人服務信托,公司始終在做“難而正確的事”。2022年起公司開始推動不動產信托的探索和應用,經過三年努力,今年6月9日,落地了全國首單“不動產+現金”的家庭服務信托。同月,在監管部門支持下,公司創新探索更加普惠的養老服務信托落地,通過信托制度解決老年人在財富傳承、失能失智下的照護等方面的養老需要。
“我們建立起覆蓋30萬元養老信托到1000萬元以上家族信托的多層次、多場景的客戶服務體系。希望用十年時間,讓信托逐步實現普惠,飛入尋常百姓家?!标惐f,未來每個居民不僅要有銀行賬戶、證券賬戶,還要有信托賬戶。
資產規?!岸灼鹛?1.2萬億元背后的轉型含金量
堅定布局服務信托、普惠養老金融,上海信托為國內信托業的轉型突圍提供了一個鮮活樣本。
將時間撥回十幾年前,信托業彼時開始一輪快速膨脹,當時的發展邏輯是融資類信托和銀行通道業務這兩大類。2017年,信托資產規模已接近27萬億元,成除銀行外的第二大金融子行業。
但龐大的資產規模背后是風險積蓄和“影子銀行”帶來的種種問題。2018年起,監管層出臺“資管新規”著手化解信托風險,壓降通道類業務規模,壓降融資類信托規模,信托資產規模一度降至20萬億元水平。
上海信托資產規模在2017年達到9100億元的峰值,隨著行業的調整,在2023年降至5200億元,到現在,上海信托資產規模突破前期的規模高點,升至12000億元。
陳兵說,從9000億元到5000億元再到1.2萬億元的過程,是公司回歸信托本源的過程,比規模突破更值得一提的是內涵的改變,是業務結構的根本性轉變:
一是建立了立體化的財富管理服務信托賬戶,合計規模約800億元,服務客戶超過1.2萬人;二是從融資類業務和銀信通道業務向標準化資產管理投資類業務轉型,建立了風險收益曲線的立體化產品線,資產種類覆蓋境內和境外;三是與同業金融機構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共同做好資管市場生態圈建設。
在陳兵看來,信托業轉型有三大方向,也是上海信托的實踐方向。
一是資產服務類信托。即風險隔離、財產確權、財產規劃傳承等信托本源功能。
“圍繞著信托服務體系,三年前,我們開始積極探索不動產服務信托、特殊需要信托、預付類資金服務信托、慈善信托等,不斷豐富信托服務的內涵和外延。我們的家族信托客戶三年前有1200戶,到今天,家族信托、家庭信托客戶已突破12000戶,客戶數量3年增長10倍,這是上海信托轉型的一個重要成果?!?/p>
“我們不再過多關注房地產、政府平臺,而是把注意力轉向信托賬戶體系經營。從做房地產、政府平臺這樣對B端的業務,轉向C端業務?!?/p>
第二是資產管理類信托。大力發展具有信托特點的凈值化資產管理。經過10年努力,上海信托發展出類現金管理、固收、“固收+”、FOF、權益類、掛鉤海外資產管理產品,還包括私募股權的長周期產品,建立了一個完整風險收益曲線的產品線。
過去幾年,上海信托的系列產品實現了低波動、低回撤、收益相對穩健,為客戶創造了較好的收益水平。
“通過獨有的信托服務體系吸引客戶,再以良好的資產管理能力回饋客戶,這些客戶繼續加入新的資金進來,實現資產服務信托和資產管理信托的良性循環,形成了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循環驅動的業務模式?!标惐f。
目前,上海信托主動管理的資金規模約2500億元左右,其中含資本市場權益的規模約250億元。
第三是綜合金融服務。包括為國家戰略服務的信托貸款、私募股權投資、證券化等長周期資產的綜合解決方案。
陳兵介紹,上海信托以LP身份,投資了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子公司投資了人工智能、算力芯片、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戰略新興產業,合計規模接近400億元。資產證券化業務規模在全行業排名第二,累計發行規模約一萬億元。
陳兵透露,經過前期的轉型探索,公司商業模式越來越清晰。
“上海信托已經告別了主要依靠融資類信托的發展模式。和過去相比,我們已經穿越經濟周期,脫胎換骨?!标惐f。
?
編輯:張瑤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