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報 > 正文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寧電入湘”投產送電 推進國家“沙戈荒”新能源戰略

新華財經|2025年08月22日
閱讀量:

8月20日,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產送電。工程投運后,將助力寧夏形成外送規模達2000萬千瓦的“三直”輸電通道,填補湖南電力缺口。

新華財經北京8月22日電(分析師郭楨)8月20日,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寧電入湘”工程)正式投產送電。工程投運后,將助力寧夏形成外送規模達2000萬千瓦的“三直”輸電通道,填補湖南電力缺口,進一步推動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對服務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發揮寧夏優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工程建設速度快 新能源技術國際領先

“寧電入湘”工程是“十四五”規劃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標志性工程,以輸送沙漠、戈壁、荒漠風電光伏大基地新能源為主的外送特高壓直流通道,起于寧夏中衛,途經甘肅、陜西、重慶、湖北,止于湖南衡陽,途中新建寧夏中寧、湖南衡陽兩座換流站,輸送容量800萬千瓦,總投資達281億元,線路全長1616公里。

“寧電入湘”工程僅用3個月即完成規劃選址、項目核準,以及衡陽換流站征地拆遷等工作,調試運行一次通過,創造了在湘同類項目建設的“湖南速度”。工程不僅建設速度快,技術含量也很高。工程核心裝備自主研制,電壓等級、輸電容量均居國際先進行列。

寧夏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是“沙戈荒”新能源開發的主戰場?!皩庪娙胂妗惫こ膛涮纂娫囱b機容量1764萬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萬千瓦,包括風電400萬千瓦、光伏發電9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70%。這是繼銀東直流、靈紹直流之后,寧夏電力外送的第三條特高壓通道,電力外送總規模已達2000萬千瓦。

“寧電入湘”工程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70%,創下同類工程新高。這是主要用來輸送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區風電和光伏電的特高壓線路,“電力高速路”把西北和湖南緊緊相連,一端在寧夏中衛,另一端連接湖南衡陽。每年可向湖南輸送電量超360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1600萬噸,可滿足超100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寧電入湘”工程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落實國家“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開發戰略要求,所有設備實現了穩定可靠運行。作為典型的“北電南送”特高壓工程,與“西電東送”特高壓線路發生交叉達11次,規模之大在國內尚屬首次,形成了一系列特高壓交叉互跨技術??紤]到外送電力中新能源占比高、新能源波動性大等特點,“寧電入湘”工程通過配套儲能等方式,讓新能源電力外送更穩定。儲能將富余的新能源電量存起來,彌補新能源“白天富余、晚上缺電”的缺點,光伏電站的分布式調相機也能起到穩定電壓和頻率的作用。

二、推動寧湘兩地綠色發展

寧夏全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創新實施綠電園區項目,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和零碳園區建設。寧夏通過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區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助力能源綠色發展。2024年新開工新能源重點項目104個,總規模2426萬千瓦。2025年新開工11個,總規模2185萬千瓦。青石峁、定北氣田開發提速,已形成天然氣產能9億立方米,2024年生產量增長160%。煤炭開發擴量增值:續建和新開工多個煤礦項目,新增先進產能650萬噸/年,煤炭產能達到1.47億噸/年,產量突破1億噸,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成功進入全國產煤億噸級省區行列。截至今年5月,新能源裝機達到4456萬千瓦,占全區電力總裝機的比重從2020年的44%提升到57%。

寧夏在騰格里沙漠東南部新能源基地是全國最大沙戈荒能源基地。沙漠中鋪設有440余萬塊光伏板,總裝機容量高達16000兆瓦,其中包含8000兆瓦光伏、4000兆瓦風電以及4座百萬千瓦級煤電機組。寧夏騰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由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建設,共計鋪設8.6萬畝的草方格,草方格鋪設后既能擋風固沙,腐化后又能增加土壤有機質,為后續播撒的草籽、栽種灌木提供保障。通過綜合治理,基地Ⅰ期項目植被覆蓋率從以前的不足0.5%增加至20%,局部可達50%。

“寧電入湘”工程給清潔能源開辟出“綠色通道”,工程投運后寧夏形成外送規模達2000萬千瓦的輸電大通道,大幅提升新能源跨區消納能力。經初步測算,工程在寧夏拉動投資將超過700億元,有效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和相關產業發展。

“寧電入湘”工程在湘寧兩地架起了一條綠色發展、轉型升級、合作共贏之路。湖南電力面臨能源稟賦不足、電力需求旺盛、保供壓力大的局面。湖南直面電力剛性缺口,積極向“外”發力,深入開展減煤降碳攻堅行動,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引導煤電、鋼鐵、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業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實施技術改造、產能整合和能源轉換。面對“缺煤、無油、少氣”的資源狀況,湖南堅持“先破后立”,深度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引進外電,能源領域降碳動作頻頻。目前,湖南共建成跨省跨區特高壓通道4條,兩回落點特高壓直流分別為“寧電入湘”工程和2017年投運的祁韶直流,分別從寧夏中衛和甘肅酒泉送入湖南;兩回特高壓交流為荊瀟線與瀟江線,分別與湖北、江西電網聯絡。除特高壓通道外,湖南電網還通過葛崗線等3回500千伏線路與湖北電網聯絡,并具備南網鯉魚江、大龍電廠靈活轉供湖南的條件。

四座能源“立交橋”使湖南接受外電能力躍升至2000萬千瓦,成為湖南用電的重要支撐,助力全省電力供應實現從“硬缺口”到“緊平衡”的歷史性轉變。湖南還在進一步推動疆電入湘第三條直流、湘粵背靠背直流聯網工程等。未來,湖南具備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接受外電條件,可在大半個中國調度電力入湘,電力供應末端的基本省情有望徹底改變。

隨著“寧電入湘”工程的全面投產送電,塞上“風”“光”點亮三湘,湖南清潔能源占比實現大幅度提升。新增800萬千瓦綠色電力供應能力,加快湖南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截至今年6月底,湖南電網總裝機8602.4萬千瓦,其中風電、光伏裝機3894.3萬千瓦,水電裝機1797.8萬千瓦,風、光、水等清潔能源成為湖南電力供應主來源。湖南以“寧電入湘”工程全面投產為契機,加快推進湘寧裝備制造產業園等開發建設,推動能源跨區域優化配置,著力打造湘寧兩地合作新樣板、湖南能源安全新支撐、湖南能源革命新示范。

湖南大力推進能源轉型,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綠色能源項目建設,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出現較大改觀。2024年,湖南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98.6%,位居全國前列,優良天數比例高于全國平均值1.8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50天,森林覆蓋率、濕地保護率位居全國前列。

“寧電入湘”投產送電 推進國家“沙戈荒”新能源戰略.pdf

?

編輯:張威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