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洞見】“人工智能+”行動引領智能經濟發展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重點方向,加速我國“人工智能+”蓬勃發展。
新華財經北京8月29日電(分析師郭楨)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重點方向,加速我國“人工智能+”蓬勃發展,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的產業體系完備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海量數據資源優勢、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向國家智能優勢轉化。為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新形態提供了路徑指引。
一、創新開拓更廣闊的經濟增長空間
《意見》充分發揮我國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廣闊等優勢,強化前瞻謀劃、系統布局、分業施策、開放共享、安全可控,以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領域為重點,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涌現一批新基礎設施、新技術體系、新產業生態、新就業崗位等,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使全體人民共享人工智能發展成果,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人工智能+”行動是人工智能技術對生產力賦能,互聯網是“底座”,在底座上加上“手段”就是人工智能。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順應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趨勢,標志著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邁出了新的步伐。2015年,我國全面啟動實施“互聯網+”行動。10年來,我國互聯網取得快速發展,互聯網應用生態逐步繁榮,互聯網已滲透到生產、生活、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成為推動產業升級、消費變革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推動力量。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和千兆光網,累計建成5G基站448.6萬個,5G用戶普及率達78%,千兆用戶超2億。今年上半年,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1867億GB,同比增長16.4%。在政策指引下,各行業加快探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模式,各種創新要素加速在人工智能領域集聚。我國加快推進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不斷豐富數字產品供給,大力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數網融合、算網融合,促進算力互聯互通,提升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服務能力。
隨著技術快速迭代演進,人工智能展現出較強的通識能力,從只能面向特定場景、完成特定任務,進化為可“舉一反三”、完成普遍性任務,技術通用性顯著增強。當前,人工智能產業正經歷全球格局重塑的關鍵階段,技術研發從單點突破轉向體系化創新;開源生態加速知識共享,與閉源模式互補推動技術繁榮;應用場景從消費端向科技、交通、醫療等各領域漸進式滲透,垂直領域落地能力成為企業關鍵競爭力。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創新之變正在打開經濟增長的更大空間。
二、AI成為創新的關鍵 人工智能與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深度融合
我國互聯網行業立足本國實際、順應技術潮流,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發展道路?!兑庖姟诽岢黾涌鞂嵤┝笾攸c行動。一是“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加速科學發現進程,驅動技術研發模式創新和效能提升,創新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二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業態,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加快農業數智化轉型升級,創新服務業發展新模式。三是“人工智能+”消費提質,拓展服務消費新場景,培育產品消費新業態。四是“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創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學習方式,打造更有品質的美好生活。五是“人工智能+”治理能力,開創社會治理人機共生新圖景,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共繪美麗中國生態治理新畫卷。六是“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共享,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體系。
《意見》聚焦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六大領域,提出了具體發展指引?!兑庖姟愤€提出強化八項基礎支撐能力,包括提升模型基礎能力、加強數據供給創新、強化智能算力統籌、優化應用發展環境、促進開源生態繁榮、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政策法規保障、提升安全能力水平等,著力優化我國互聯網發展環境,強化標準引領,壯大開源生態,打造“人工智能+”各種生態場景,促進互聯網與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深度融合應用。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全球互聯網重要一極。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加速向學習、創作、社交等場景滲透,截至目前,用戶規模已達2.49億,占全國人口的17.7%。今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在北京舉行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指出,“網絡產業加快向平臺支撐、生態繁榮演進升級,電信和互聯網經營主體從9.4萬家增加至18.7萬家,市值排名前10的互聯網企業總營收從2.4萬億元增長至超4萬億元,‘獨角獸’企業超400家,‘十四五’期間增長超80%?!蔽覈ヂ摼W普及率達79.7%,網民規模超過11億,多項發展指標全球領先。
隨著大模型等新興技術的迭代升級,AI已經成為當今創新的關鍵動能,以及互聯網發展史上的重大機遇。中國互聯網協會原理事長鄔賀銓院士表示,根據互聯網流量的統計情況,2021年到2024年期間,近一半的互聯網流量增速是由人工智能貢獻的。從全球互聯網流量貢獻情況來看,2024年下半年,在人工智能的驅動下,全球互聯網流量增速提升至17.2%。根據CNNIC統計,截至2025年5月,中國AI應用用戶數半年內從2.49億升至5.7億,每日TOKEN(大模型處理文本時的最小單位)消耗量較2024年初增長100倍,達10萬億量級。
《意見》明確了我國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階段性目標: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焖僭鲩L;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
未來將是AI重塑互聯網時代,終端形態向新重構、網絡設施向質重構、產業應用向智重構、數字治理向善重構、用戶服務向優重構、網絡生態向上重構。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浪潮中,我國加快人工智能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結合自身優勢,挖掘算力算法數據潛力,融入并壯大人工智能產業。加強“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共享,打造平權、互信、多元、共贏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設開放生態。
?
編輯:杜少軍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