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人民幣匯率韌性持續增強 會否重返7.1區間?

新華財經|2025年07月09日
閱讀量:

目前,一些海外金融機構已將人民幣兌美元的觀點從貶值轉為升值,重返7.1區間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新華財經北京7月9日電(馬萌偉)2025年上半年,受美國關稅政策和經濟前景不確定性的拖累,美元指數相較于年初累計下跌10.8%,創2022年3月以來新低;人民幣兌美元則呈現先跌后漲的走勢,創近七個月新高。

b8b7beb78fc64c938613ed3797c3bee9.png

美元指數走勢圖

分析稱,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強是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預計未來或保持溫和升值幅度。

人民幣匯率走勢穩健

近期,隨著市場對美元資產信心減弱,美元指數再度大幅走低,推動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普遍升值。

具體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上漲298個基點報7.1586,漲幅為0.41%;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上漲1332個基點報7.1656,漲逾1.8%;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上漲1805個基點報7.1574,漲幅約2.5%。

3987de1eba4548029096032c12f6f299.png

美元對人民幣(在岸、離岸、中間價)走勢圖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強是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美元指數的趨勢性走弱、國內基本面托底和政策發力、央行穩匯率操作更加靈活、客盤結匯需求釋放等成為人民幣匯率韌性的重要來源。

6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等貨幣當局官員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將頒出更多與外匯領域相關的金融政策。潘功勝表示,將會同中國證監會研究推進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在“穩匯率”政策方面,朱鶴新強調了將加強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維護外匯市場穩定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繼續“堅決防范外部沖擊風險”。

6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5年第二季度例會在談及人民幣匯率時指出,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相較一季度例會,表述邊際寬松。

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如何?

從外部看,摩根士丹利全球外匯團隊表示,美國政府政策反復無常,進一步削弱了市場對美元的信心,美元指數可能延續下行走時,人民幣匯率或保持溫和升值幅度。一是在政策的高度不確定下,美元“避風港地位”有所降低;二是全球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匯率風險對沖需求增加;三是美國經濟放緩幅度大于其他主要經濟體。

從內部來看,中國銀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稱,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為人民幣匯率走勢提供了較強支撐??缇迟Y本加速流入增持人民幣資產,也對匯率走勢形成利好。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穩匯率政策將避免人民幣匯率的較快升值,以維持較為寬松的金融條件。近期美元延續了偏弱下跌的勢頭,穩匯率政策也因此適時發力,避免人民幣匯率的較快升值,形成踩踏式升值風險。另一方面,衍生品市場如RR等指標也顯示人民幣當前匯率預期較為穩固,因此匯率仍有望延續適度上漲、整體偏穩的趨勢。

此前,7.2關口一度被牢牢守住,人民幣中間價被允許小幅走貶以適度釋放關稅壓力,而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和,中間價突破7.19、7.18、7.17等重要關口。7月3日,人民幣中間價為7.1523,升至2024年11月8日以來最高。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則于7月1日一度漲破7.15關口,最高升至7.1486。

目前,一些海外金融機構已將人民幣兌美元的觀點從貶值轉為升值,重返7.1區間可能只是時間問題。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26年底,美元指數可能跌至89,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達到7.05。高盛對人民幣兌美元的年終目標為7。

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持續增強

2025年以來,外部沖擊明顯加大,國際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境內金融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人民幣資產吸引力進一步提升。

當前,越來越多的市場資金正逐步流出美元資產。根據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調查,美元是去年調查中最受歡迎的貨幣,但今年排名跌至第七位,在這股去美元化的浪潮中,歐元和人民幣是最受青睞的貨幣。

6月,潘功勝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按全口徑計算,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未來,無論是單一主權貨幣還是少數幾個主權貨幣作為國際主導貨幣,主權貨幣國都需要承擔相應責任,強化國內財政紀律和金融監管,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

5月,潘功勝率團赴意大利米蘭出席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會議一致通過了在清邁倡議多邊化下新設以人民幣等可自由使用貨幣出資的快速融資工具相關安排,并明確了清邁倡議機制化下一步討論方向。此外,5月-6月,中國人民銀行分別與巴西央行、土耳其央行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6月18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人民幣國際信用證業務在五大國有銀行相關海外分行、渣打銀行、匯豐銀行、開泰銀行、巴西Master Bank等外資銀行以及中國五礦、通用技術集團等企業見證下正式開通。

中國銀行發布的2025年《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顯示,證券投資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占中國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的比重接近六成,對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的整體帶動較為明顯。

國際機構對人民幣資產的看好,既源于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和政策支持,也受益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深化與匯率穩定的預期。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持續深化,支付、投資、融資和儲備功能均穩步提升,但與主流國際貨幣仍有差距。

有海外機構認為,美元資產正面臨定價再平衡,而中國已向全球投資者展現了科創領域的強大潛力,若能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中國經濟有望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變局中搶占制高點,有助于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提升。

編輯:王姝睿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