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躺賺規模到拼收益 浮動費率機制倒逼理財行業轉型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理財產品管理費收取模式正在發生改變,部分理財公司探索建立與客戶利益深度綁定的管理費收取機制。此項創新意味著理財市場將從“重規?!毕颉爸刭|量”轉型,盈利模式從拼規模向拼收益轉變。
新華財經北京7月10日電 “產品不到10分鐘就售罄了,預計后續將擴容5億元額度?!闭秀y理財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7月8日,招銀理財今年首推的浮動管理費理財產品開售,該產品管理費采用分檔計提模式,費率與產品業績掛鉤。
此前,理財公司掀起多輪“降費潮”,部分產品管理費一度降至0費率。但從長期來看,過度依賴費率優惠吸引客戶,不利于理財行業可持續發展。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理財產品管理費收取模式正在發生改變,部分理財公司探索建立與客戶利益深度綁定的管理費收取機制。此項創新依托于理財公司經營邏輯的深層變革,意味著理財市場將從“重規?!毕颉爸刭|量”轉型,盈利模式從拼規模向拼收益轉變。
浮動費率與收益綁定
招銀理財推出的“招智睿遠平衡(安盈優選)68期”產品于7月8日正式開售,發行規模20億元。該產品為R3(中風險)等級產品,封閉期限36個月。該產品固收部分主投高等級信用債,形成核心底倉;權益部分主投高股息股票和銀行優先股;另類投資主投與股債低相關的量化中性策略產品及黃金。
該產品最大的亮點在于管理費的收取方式。招商銀行北京地區一位理財顧問告訴記者,在理財產品到期結算時,根據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的三種情況,有三種管理費計算方式:
“若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在1.5%及以下,僅按0.25%/年的費率收取管理費;若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高于1.5%但低于或等于4%,則在0.25%/年的費率基礎上,再按照不高于0.15%/年的費率收取或有投資管理費,總管理費率不超過0.4%/年;若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高于4%,則在0.25%/年的費率基礎上,再按照不高于0.25%/年的費率收取或有投資管理費,總管理費率不超過0.5%/年?!?/p>
創新機制優于簡單降費
2024年以來,理財公司掀起多輪“降費潮”。理財產品的管理費降低有利于吸引客戶,但會對理財公司的業務收入產生一定影響。長期來看,過度依賴費率優惠來吸引客戶,不利于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于“招智睿遠平衡(安盈優選)68期”產品的費率創新模式,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回應中國證券報記者稱:“一方面是經過對市場點位、產品策略、投資經理風格理念、歷史業績等多方面的評估,我們對產品有著高度信心,希望通過費率機制創新綁定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向投資者傳達信心;另一方面,隨著新經濟、新消費等產業升級漸成趨勢,以及中長期資金入市等政策持續推動,今年權益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提升,我們希望通過發行創新費率機制、高含權的理財產品,吸引更多潛在客戶關注多策略理財?!?/p>
“對理財公司而言,創新管理費收取機制將強化與投資者利益綁定,提升產品透明度與客戶信任度,有助于留住、吸引更多投資者。對投資者而言,此舉將促使管理費結構更公平,有助于降低投資成本,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同時,引導投資者關注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而非短期凈值波動,養成價值投資習慣?!闭新撌紫芯繂T、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向記者表示。
深耕投研與風控
在傳統模式下,理財產品管理費率為固定值,理財公司管理產品規模越大,管理費收入越多,這導致追求規模擴張成為不少理財公司的主要目標,而浮動管理費率機制的引入促使理財公司更加關注產品的業績表現。
“這意味著,銀行理財公司與投資者利益綁定,風險共擔,將激勵理財公司做好投資管理,盡可能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而非簡單的產品規模擴張?!敝袊]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
董希淼表示,實施浮動管理費率機制意味著理財產品費率會調整,還意味著理財公司經營邏輯的重構。
“浮動費率產品更適合投資權益類、混合類資產,浮動管理費率機制可倒逼理財公司提升投研實力和風控水平,有助于推動理財市場從‘重規?!颉刭|量’轉型?!倍m嫡f。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理財公司應加速提升投研能力,增強主動管理能力,在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產品的同時,自身可以獲得更多收益。
?
編輯:尹楊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