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債券新語丨從“漣漪”到“波浪” 高成長產業債規模突破300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高成長產業債作為能夠推動信用分層的有力“抓手”,風險總體可控,其能夠引導資金流向真正有需要的企業,并通過風險的識別和分配,助力資本有效集聚。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該金融工具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也將助力債券市場實現高質量的建設和發展。
新華財經上海7月22日電(記者 楊溢仁)今年以來,上交所高成長產業債發行提速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據記者了解,現階段高成長產業債的儲備項目已有300余單,已立項100余單,規模持續擴大。
分析人士認為,高成長產業債作為能夠推動信用分層的有力“抓手”,風險總體可控,其能夠引導資金流向真正有需要的企業,并通過風險的識別和分配,助力資本有效集聚。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該金融工具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也將助力債券市場實現高質量的建設和發展。
資產池穩步擴容
長期以來,關于產業債籌資主體發行成本偏高、投資者認購意愿不強、配置機構“看不清、入庫難、定價難”等一系列問題,始終是市場關注和探討的焦點。
如何才能加強債券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改善投資者“重城投、輕產業”的現狀?暢通產業企業債券融資渠道?
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在現有產業債的框架下,推出了高成長產業債。據記者了解,高成長產業債是符合中國債券市場投資習慣,適應監管機構要求的高收益債券品種,其推出旨在鼓勵以信用分層促進資質不同的產業企業融資。
更具體來說,這些發行人產業屬性顯著,但債券融資時需要更多支持,引入更多非銀投資者,同時也能隨著行業發展和自身經營,為投資者提供一定超額收益。
公開數據顯示,雖然僅試點發行了一年左右,但截至6月30日,上交所累計已有53只高成長產業債成功落地,整體規模逾300億元,多地區、多類型企業相繼完成了創新性發行,籌資主體行業涉及汽車制造、煤炭、高新科技、租賃設備、高空設備等等,非常多元。
“通俗來講,‘高成長產業債=境外的高收益債-垃圾債’,目前來看其具備更有效的市場定價、更順暢的投融資交流、更多元的投資者結構等特點?!鄙辖凰鶄瘶I務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債券市場本來就應該是一個信用分層的市場,即‘高信用、低票息;低信用、高票息’,只有這樣才能助力資本風險有效分散?!?/p>
“我們希望通過信用分層,真正地推動資本實現有效集聚?!鄙鲜鲐撠熑搜a充表示,“不僅如此,上交所正不斷完善二級市場詢報價機制,活躍二級市場交易,以期促進價格發現,并不斷提升市場流動性?!?/p>
從2024年的10來只債券,到當前的50多單產品,從“漣漪”效應到“波浪”效應,高成長產業債已經逐漸走入投資圈視野。
市場觀念待扭轉
正是因為有了成功案例,才能吸引更多機構敢于試水,池塘的漣漪才能擴散開來。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高成長產業債市場想要發展壯大,讓信用分層形成社會共識,仍需各參與方的協力施為。
舉例而言,較之于其他債券,高成長產業債的發行對信披、投資者保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站在發行人的角度,這無疑增加了一定的操作難度?!币晃蝗坦淌詹块T負責人告訴記者,“然而,這也意味著發債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市場信心和青睞,體現其真正的信用水平。事實上,發行人信披做得越好,投資人越有信心,企業籌資的利率就會下行,大家也愿意持債。不僅如此,當該主體再次發行債券時,其籌資成本也將更低,形成良性循環?!?/p>
“我們希望將高成長產業債打造成為更市場化的產品,希望投資者純粹因看重企業、產業本身的發展前景,掏出‘真金白銀’,達到支持實體的目的,也讓發行端和投資端結合得更為緊密?!鼻笆鼋灰姿撠熑颂寡?,“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從發行端到投資端的觀念尚待扭轉?!?/p>
除此以外,高成長產業債在發展過程中依舊面臨著一些阻滯,亟待克服。尤其就市場觀念與認知層面而言,引入信用分層概念后,信用風險隨之而來。若籌資主體中出現惡意逃廢債的行為,監管機構能否及時查處?對于一般經營失敗引發的違約,投資機構是否能夠做到合理容忍?如何避免投資經理個人被過度問責?這些都是后期市場建設需要攻克的關鍵問題。
再就投資者保護的落實來看,盡管目前高成長產業債設置了投資者保護條款,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存在條款約定不明確、相關救濟措施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這將影響投資者的保護效果,相關制度安排同樣有待完善。
如何提升高成長產業債的交易活躍度,也需要提上日程。記者觀察發現,目前部分高成長產業債的二級市場流動性依舊有待提升。不可否認,交易活躍度的下降,會導致投資者在買賣債券時面臨較大的買賣價差和交易成本,這必然會影響投資者的參與積極性。
金融創新仍可期
“在科創債ETF發行如火如荼的當下,后續管理層或將研究、推出高成長產業債的ETF,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相關產品的流動性和交易活躍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豐富老百姓的‘錢袋子’,讓其享受高成長產業的發展紅利?!币晃毁Y深投資人告訴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跟蹤某一特定指數(如股票指數、債券指數、商品指數等)的基金。
某種意義上,國內尤其需要ETF機制的債券品類,因為信用債個券差異較大、單券流通規模小、流動性相對較弱、且面臨信用風險管理問題,而借助ETF,通過分散化管理,能降低信用風險,極大地便利投資者交易。
可以看到,今年初證監會發布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也明確提出,要穩步拓展債券ETF,其中更提到要“穩妥推出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研究將信用債ETF納入債券通用回購質押庫,逐步補齊信用債ETF發展短板”。
記者觀察發現,目前跟蹤相關指數的基準做市信用債ETF一般具有以下幾大特點,包括資質較好、信用風險低;收益高回撤??;流動性好、資金效率更高,等等。
在當前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中,考慮到傳統理財產品吸引力的大幅下降,具有上述特點的基準做市信用債ETF,正在成為各類策略短期避險或長期穩健底倉的主流選擇之一,這從基金發行后的資金流向上可見一斑,未來高成長產業債ETF的推出值得期待。
?
編輯:林鄭宏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