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步推進世界一流交易所建設 從“起承轉合”看上交所“十四五”改革發展
目前,上交所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場、全球最大交易所債券市場、亞洲第二大ETF市場,期權交易量也穩居全球同類產品前列。上交所稱,下一步將緊緊圍繞新要求新任務,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為中國式現代化和金融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新華財經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黃一靈)上海證券交易所10月17日就“十四五”時期改革發展情況發文稱,“十四五”時期,上交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與市場各方一道,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主動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步推進世界一流交易所建設。
目前,上交所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場、全球最大交易所債券市場、亞洲第二大ETF市場,期權交易量也穩居全球同類產品前列。上交所稱,下一步將緊緊圍繞新要求新任務,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為中國式現代化和金融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起”勢:服務新質生產力聚點成面
以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全面注冊制等重大改革為牽引,上交所支持高科技企業發行上市和持續發展的制度體系基本成形,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育新質生產力勢“起”新章。
含“科”量不斷提升。五年來,滬市科技創新公司數量占比從32%升至41%,市值占比從27%升至32%,期間新上市公司中近7成為科技創新企業。一批技術領軍企業從無到有、匯聚成勢,成為國家戰略重要支撐;傳統型、支柱型企業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產業躍升夯實經濟基本盤。
創新動能積厚成勢。五年來,滬市公司研發投入從0.64萬億元升至1.07萬億元,增幅66%,已占全國企業研發投入規模的近4成;近300家次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科創板公司累計形成專利12萬項。
制度包容性顯著增強?!笆奈濉睍r期,科創板新增上市公司376家,其中37家未盈利企業、6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4家紅籌企業、13家適用第五套標準。目前,已有22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在上市后實現盈利,比例超4成。20家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中19家已有核心產品上市,16家營收超1億元。
天風證券相關研究人員表示,上交所以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為核心,通過制度創新,成功地構建了一個服務于科技創新的專屬平臺。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上市地,更是一套完整的、市場化的生態系統,極大地激發了中國科技企業的創新活力,為中國的科技自立自強和產業升級提供了強大的金融支撐。
“承”繼:發揮市場功能見行見效
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既要求新求變,也要一脈相“承”。強功能、穩基礎、盤存量,注重投融資協調發展,是上交所“十四五”時期工作的鮮明主線。
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滬市股票首發融資額較“十三五”時期增長16%。債券市場發行總規模31萬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增長42%,其中產業債、ABS產品發行規模超10萬億元。
并購重組方面,上交所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盤活存量、提升核心競爭力,一批創新示范性、千億級案例相繼落地?!安①徚鶙l”發布以來,滬市披露資產重組996單、重大資產重組114單,同比分別增長20%、138%;科創板2024年以來重大資產重組項目數量超過前五年的總和。
推動“長錢長投”生態向優也是上交所的重要工作,近年來,上交所積極落實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相關安排,大力倡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多方支持下,市場韌性進一步增強,“十四五”時期,上證綜指年化波動率15.9%,較“十三五”時期下降2.8個百分點,市場預期和投資者信心明顯改善。
“轉”變:深化改革重塑發展格局
改革為發展注入澎湃動力,深化改革的步伐始終貫穿上交所“十四五”時期,推動市場格局在潛移默化中“轉”變。
首先,上市公司主體責任意識明顯轉變。近五年,滬市公司作為國民經濟基本盤實現穩韌增長,營業收入、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速分別為3.8%、4.6%,累計宣告分紅金額7.32萬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增長51.2%,占全市場分紅總額的7成以上?;刭徳龀纸痤~上限超3662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增長150.4%。同時,滬市公司2024年單獨披露ESG相關報告的覆蓋率達57.7%,較2020年提升22個百分點。
其次,交易結構悄然轉變。最新數據顯示,專業機構持有滬市A股流通市值較“十三五”末增長47%,其中各類中長期資金持有市值增長55%。專業機構交易占比上升12個百分點,科技創新公司成交占比由34%提升至48%。
最后,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格局持續轉變?!笆奈濉睍r期,滬港通累計成交99萬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增長275%;10家公司完成全球存托憑證(GDR)發行,累計融資33.5億美元。滬市跨境指數產品規模超3200億元,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在申萬宏源分析師羅鉆輝看來,通過持續完善互聯互通機制、深化全球交流合作,上交所成功構建了“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市場環境,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國推進金融開放的決心與智慧。
“合”力:強化投保共建良好生態
投資者是市場之本。凝聚各方“合”力將“大投?!崩砟盥涞綄嵦?,是“十四五”時期上交所構建良好市場生態的重要特征。
強監管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堅持監管“長牙帶刺”,上交所推出新一代公司監管畫像系統,從嚴打擊投資者深惡痛絕的欺詐發行、財務造假、資金占用等違法違規行為;推動多元常態化退市機制持續顯效,兩次退市制度改革平穩落地,各類退市合計93家;持續加強異常交易監控,切實維護市場平穩運行。
出實招增強投資者獲得感。上交所支持鼓勵上市公司實施分紅,倡導一年多次分紅,“十四五”期間滬市年均股息率接近2.5%;以“賠償”促“保護”,配合推動先行賠付案例落地、代表人訴訟常態化。
優作風提升市場滿意度。上交所持續推進“開門辦審核、開門辦監管、開門辦服務”專項行動,連續三年推出為市場辦實事清單,累計減費讓利約40億元;推進構建簡明友好型規則體系,五年累計壓降131件,同比減少近3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備查文件同比減少超50%;深入上市公司走訪2000余家次,協同解決市場主體急難愁盼問題。
編輯:郭洲洋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