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協作共促全球航運可持續發展 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錨定“綠色+智能”

上海證券報|2025年10月20日
閱讀量:

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上海,其航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對當地經濟的增長至關重要,而且對全球貿易的順暢流通具有深遠影響。近年來,綠色航運走廊建設等國際合作不斷深化,港口間和城市間的合作延伸至港口上下游產業及航運服務業的合作。

新華財經上海10月20日電 10月19日,2025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在上海世界會客廳開幕。本屆論壇以“協作共促全球航運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匯聚全球智慧與力量,通過深度對話與務實合作,共同應對行業挑戰,攜手全球航運業邁向更加穩健、綠色和智慧的可持續未來。記者在現場感受到,加快航運智慧綠色轉型,共筑航運業開放合作、健康發展的生態,已成為行業共識。

開幕式上,集中發布了五大類30項合作成果,包括國際綠色航運走廊合作倡議,以及一批政府部門間合作文件、綠色航運走廊建設成果、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成果、高端航運服務業創新成果、國際航運合作發展成果等。

綠色+智能 航運發展“雙引擎”

“綠色”與“智能”成為本屆論壇的核心主線,可持續的理念邁入規?;l展新階段。

上海市市長龔正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上海將聚焦提升航運服務能級,持續提高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水平,打造航運資源要素集聚高地。聚焦推動航運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建設全球航運綠色燃料加注中心和交易中心,與更多國際港口城市共建綠色航運走廊,打造航運綠色發展高地。聚焦航運數智轉型,打造航運科技創新高地,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全面躍升。

“中遠海運不僅聚焦于新能源船舶的研發、制造、使用,也關注綠色燃料全鏈條布局?!敝袊瑬|協會會長、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萬敏表示,“2024年新造船訂單中,可使用替代燃料的占比達到三分之一。此外,全球首制江海直達純電動系列集裝箱船,以及中國首制甲醇雙燃料動力16000TEU集裝箱船均已投入常態化運營?!?/p>

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上海港累計完成國際航行船舶LNG加注94艘次,加注量56.3萬方,同比增長71.8%;綠色甲醇加注3艘次、加注量7013噸。

“上海港已實現了LNG和綠色甲醇‘船對船’同步加注的常態化服務,加注量位居全球前列。隨著綠色甲醇實現批量生產以及中國綠色甲醇產能的持續提升,上海港將有能力為全球船舶提供更加穩定常態化的綠色甲醇加注服務?!?a href="http://www.lbmed.com.cn/quote/stockdetail/index.html?code=600018.SS&codeName=上港集團&type=5&crumb=股票,上港集團&announ=l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3875B0;">上港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宋曉東表示。

上海港的智慧港口技術已成功輸出至秘魯錢凱港,為全球智慧港口建設運營提供了可信賴的“中國方案”。小洋山北作業區自動化碼頭的開發建設正加速推進,建成后將成為上海港最大的單體自動化碼頭。

中遠海運集運、馬士基和達飛在上海港-洛杉磯港/長灘港綠色航運走廊上部署了具備全生命周期減碳排放能力的船舶,標志著“上海港-洛杉磯港/長灘港綠色航運走廊”一階段里程碑目標圓滿完成。

共建“上海港-巴塞羅那港數字綠色滾裝航運走廊”“寧波舟山港-HAROPA港口聯盟綠色航運走廊”……一條條綠色航運走廊已蓄勢待發,將為全球航運業的綠色發展提供更多可借鑒的范例。

“希望未來加強與上海港、鹿特丹港等國內外港口的創新合作,共同打造更多的綠色航運走廊、綠色航運樞紐和綠色燃料加注中心?!比f敏說。

上海航運交易所副總裁井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航運業作為經貿紐帶,其國際性和通聯性是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上海,其航運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對當地經濟的增長至關重要,而且對全球貿易的順暢流通具有深遠影響。近年來,綠色航運走廊建設等國際合作不斷深化,港口間和城市間的合作延伸至港口上下游產業及航運服務業的合作,這些舉措進一步推動了全球經貿的緊密合作與共同繁榮。

開放合作 共建新生態的必由之路

航運、造船、能源、金融,綠色轉型與各個環節主體息息相關。面對航運業轉型挑戰,開放合作成為應對行業難題、共建新生態的必由之路。

論壇期間,中國船級社與中遠海運集團發布“數字船舶白皮書”,首次聯合提出“數字船舶”的理念,為船舶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打牢數字底座。中遠海運自保公司、中國財產再保險公司、中國船東互保協會、中遠海運科技聯合推出“全球船舶保險數智平臺”,以人工智能為驅動,首創船舶保險全周期智能風險管理模式。

通過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航運業正全面提升航運樞紐智能化水平。宋曉東表示,要推動技術標準開放兼容,針對自動化碼頭操作系統、綠色燃料加注等領域,建立全球認可的標準,打破技術壁壘,加速創新成果落地。打造數字化供應鏈協同平臺,依托區塊鏈技術,聯合貨主、物流商消除信息孤島,提升全球貿易便利化水平。

萬敏也建議,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共建全球“韌性化”新服務,呼吁行業共建數據標準與信任機制,打破信息壁壘,讓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共享數字化成果。

2025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從“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邁進的重要節點,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婕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五五”期間,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綜合競爭力是重要的發力方向。一方面,要在航運保險、航運咨詢等高端航運服務業領域,打造和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匯聚行業頂尖人才;另一方面,要持續增強航運業自主科研創新能力,通過技術突破,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

編輯:吳鄭思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