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宗 > 正文

新季豐產可期 大豆和玉米市場難有亮點

期貨日報|2025年08月28日
閱讀量:

目前市場對新季大豆和玉米后市價格的看法不一。大豆開秤價預估普遍在2元/斤,玉米開秤價預估略有爭議(0.8~0.85元/斤),目前看大概率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2025年三季度,玉米價格下跌,主要原因除了政策性拍賣外,還有美玉米豐產預期愈發強烈。8月份是市場“新陳交替”的時間節點,東北大豆和玉米處于生長階段,湖北、新疆等產區已有玉米零星上市,價格表現并不樂觀。近期,筆者奔赴黑龍江、內蒙古大豆和玉米產區進行了實地調研。整體看,大豆開秤價預估在2元/斤,玉米開秤價預估在0.8~0.85元/斤。前期競拍大豆和玉米的企業,面臨還糧壓力,在新季作物上市后會積極進場收購,預計對市場價格有一定支撐。

2023/2024年度可謂囤糧貿易商的“寒冬”,2024/2025年度情況略有好轉,但糧食價格先揚后抑,尤其是在青黃不接的三季度,主要原因除了政策性拍賣緩解市場貨源緊張外,還有美國豐產預期愈發強烈,國內外糧食價格均進入下行通道。國內方面,8月份是市場“新陳交替”的時間節點,東北大豆和玉米處于生長階段,但湖北、新疆等產區已經有玉米零星上市,價格表現并不樂觀。下游飼料及加工企業已經開始摩拳擦掌,等待價格跌至其心理價位時逢低建庫。

作物漲勢良好

新作生長情況:今年夏季黑龍江雨水充足且積溫偏高,對大豆和玉米生長有利,局地有低溫寡照或病蟲害,但影響不大。截至8月中下旬,黑龍江及內蒙古東北部地區大豆和玉米新作整體長勢良好,僅個別地區有干旱情況(對產量影響不大),若后期無早霜影響,新季大豆和玉米豐產可期。

陳糧貿易情況:目前玉米和大豆陳糧市場價格低迷,手中仍有余糧的貿易商對后市的看法也不樂觀,且隨著新糧上市的臨近,貿易商持糧惜售的心態減弱。

新糧開秤價預估:貿易商和加工企業普遍認為,今年大豆和玉米秋糧的開秤價會高于去年同期,但也沒有太高期許。預估大豆開秤價在2元/斤附近(去年為2~2.1元/斤),玉米14個水干糧開秤價在0.8元/斤附近(去年為0.75元/斤)。

建庫及還糧情況:貿易商建庫意愿仍在,收購價格跌到位后(比如大豆價格1.7元/斤附近)、中儲糧大量收購前,是貿易企業建庫的好時機。后期還糧方面(企業從中儲糧拍得糧食后上秋時要還糧回庫),若企業積極收購則對市場價格有一定支撐,只是屆時要看農戶的售糧意愿。

從種植面積看,今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增加趨勢較明顯,主要原因一是去年玉米價格持續走低,大豆和玉米種植效益差再度縮窄;二是近幾年大豆種植者補貼、輪作補貼、密植補貼等逐年增加,刺激農戶種植積極性提升。

新季作物生長方面,今年東北大豆和玉米長勢良好。東北地區秋糧播種階段雨水偏多,導致黑龍江大部分地區作物春播時間較去年晚一周到十天,不過因中美貿易爭端又起及年后大豆價格出現反彈,農戶種植大豆的熱情較往年明顯提升。眾所周知,東北大豆蛋白含量跟天氣密切相關,雖然今年光照時間較往年略少,但積溫達到了大豆和玉米的生長標準,因此作物整體生長情況良好。且今年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光熱充足,墑情適宜,有利于春玉米、大豆、一季稻等作物生長。目前大部分產區作物發育期正?;蚱?。

截至8月下旬,北方春玉米大部分處于吐絲期,新疆北部部分產區玉米進入乳熟期,西南產區玉米大部分處于吐絲至乳熟期、成熟期,春玉米整體發育期正?;蚱?~7天。華北、黃淮大部、西北地區夏玉米處于拔節期,河南部分地區進入乳熟期,西南大部分地區處于吐絲至乳熟期,整體發育期正?;蚵云?,不過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夏玉米發育期略偏晚。

從調研地區及地塊來看,大豆方面,黑龍江東部的佳木斯地區作物株高低于伊春地區,但大豆谷粒情況較好,整體看蛋白含量不會低于去年的平均水平,且從豆節和豆莢數量看,整體情況好于去年。

玉米方面,之前內蒙古海拉爾周邊地區土壤較干,玉米植株卷葉子情況偶有出現,但之后的降雨緩解了干旱。內蒙古以及齊齊哈爾地區玉米長勢不錯,整體株高高于去年同期。截至調研結束,并未看到大面積蟲害或病害情況。

另從貿易商與農戶心理來看,近兩年,大豆貿易端最受關注的是拍賣還糧環節。由于中儲糧的規定,拍賣糧價格隨行就市,但大豆還糧價格卻固定在4200元/噸,即2.1元/斤,因此相關企業大多想在上秋大豆價格在2元/斤之下時收購新糧。不過,由于去年部分農戶賣糧時機不對,沒能吃到后期大豆價格反彈的紅利,因此今年上秋農戶或有惜售心理。

今年整體包地成本下降,因此農戶賣糧的價格預期普遍不如去年。比如七臺河地區的包地成本從12000元/坰降至10000~11000元/坰,黑龍江伊春嘉蔭農場的包地成本和去年基本持平,在11500~12000元/坰,包地農戶整體種植成本在16000~17000元/坰,農場種植成本大約比農戶高1000元/坰。

去年上秋后國產大豆價格一路走低,因此部分在盤面進行套保的企業并未吃到收糧價格低位與還糧價格高位的“價差”紅利。且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秋糧豐產,因此貿易商對盤面套保,以及“洗基差”操作的態度相對謹慎。

總體看,目前東北主產區余糧優質優價,但糧源稀少。8月以來,東北主產區大豆價格穩中偏弱,基層余糧見底,貿易商手中的庫存也逐漸減少。儲糧大豆拍賣的持續進行,給現貨市場帶來一定補充。從拍賣開始,截至8月下旬,中儲糧拍賣糧的成交率偏高,且均溢價成交。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基層糧食市場占有率在不斷減少,部分貿易商需要采購一定數量的陳糧來維系客戶關系。不過近期中儲糧下調了拍賣底價,使大豆現貨市場價格的支撐減弱,同時,主流市場普通糧質的商品糧不斷受到來自拍賣糧的壓力,大部分貿易商提貨心態較弱,多以消耗庫存為主,以觀望心態迎接新糧上市。

開秤價大概率略有提升

目前市場對新季大豆和玉米后市價格的看法不一。大豆開秤價預估普遍在2元/斤,玉米開秤價預估略有爭議(0.8~0.85元/斤),目前看大概率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不過目前東北新季大豆和玉米并未上市,下游企業仍需采購陳糧加工生產,整體價格跌幅可控,且當前2024年的玉米陳糧已經不多,且陳糧成本偏高,貿易商有一定挺價情緒。當前距離新糧初步定產定價還有1個月時間,建議貿易商及時鎖定利潤。而前期競拍大豆和玉米、面臨還糧壓力的企業,在新作上市后肯定會積極進場收購,預計對市場價格有一定支撐。

月間價差套利方面,目前玉米1月和5月合約價差在-68元/噸附近,處于近十年來同期的偏低位,主要原因是新作有豐產預期,所以近月合約價格走勢弱于遠月合約,且1月為每年的賣糧小高峰,盤面支撐減弱。從歷史趨勢看,1月和5月合約價差大概率震蕩走縮,因此投資者可逢高做縮1月和5月合約價差。目前豆一期貨1月和5月合約價差并未出現明顯趨勢,投資者可繼續觀望,另外,可以考慮買入11月合約賣出1月合約的套利操作。(作者單位:徽商期貨)

?

編輯:吳鄭思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