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點轉向全鏈 氫能國際合作迎躍遷
業界人士認為,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更好地開展多方式、多領域氫能產業和技術國際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并推動能源轉型。
新華財經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周武英)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已成為世界各國共識,氫能作為重要能源路徑,受到眾多國家重視。氫能正成為開展國際能源合作的重要領域,合作范圍也從單點合作轉向全產業鏈協同。業界人士認為,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更好地開展多方式、多領域氫能產業和技術國際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并推動能源轉型。
氫能成能源轉型重要合作領域
目前,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公布氫能戰略,綠色氫能正加速在工業、化工和交通領域落地應用,氫能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重要合作領域。
經過“十四五”時期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發展,我國氫能產業正從試點示范逐步進入有序破局和規?;瘧玫男码A段。截至2024年底,我國氫氣產能超過5000萬噸/年,氫能全年生產消費規模超過3650萬噸,均處于世界第一位。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特邀專家張曉強在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上表示,到2024年底,我國已形成綠氫產能12萬噸,占全球綠氫產能的近50%;現有2.7萬輛燃料電池汽車,占全球比重近30%;已建成540座加氫站,占全球比重達40%;國內電解槽出貨量1.1GW,占全球60%以上,能耗等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我國氫基能源與傳統工業、傳統交通、傳統能源的融合發展,將成為新能源制氫的主要應用場景,也將成為綠氫產業鏈創新實踐的重點領域。
中國氫能產業的發展,為中外氫能領域的國際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駐華代表張衛東表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國科技部從2003年起,就合作開展氫燃料電池大巴車商業化示范項目。早期,進口一輛12米長的氫能大巴車單價達180萬美元;如今,通過中國項目,同款氫能大巴車實現了成本降低至少74%,加氫站和電解槽的成本也實現大幅下降。
氫能領域的國際合作已在多領域廣泛展開:中國與法國聯合開展跨洋液氫運輸安全技術研究,解決了液氫罐箱海運工藝控制與風險識別難題,中國海油與法國液化空氣集團開展產業技術與資源合作,完成了全球最遠的液態氫海運;中國與德國合作開發氫氣內燃機發電技術,為分布式能源提供新路徑,國富氫能與德國Hemtron GmbH正式達成深度合作,雙方聚焦液氫產業鏈關鍵環節開展緊密協作;中日韓企業在燃料電池領域的合作,推動了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深化……
氫能國際合作從單點轉向全鏈
從氫能制、儲、輸、用整個鏈條來看,我國是目前全球氫能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之一。隨著制氫、儲氫、用氫各環節技術突破與產業鏈條逐步完善,中外氫能產業合作的領域也在不斷拓寬。
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佛山仙湖實驗室戰略科學家程一兵表示,從上游制氫、中游運氫到下游用氫,中國的氫能技術已走出實驗室,向產業化應用階段轉化,在氫能技術全面性、先進性等方面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在共建“一帶一路”中,中國企業承擔了多個標志性氫能項目的工程設計與裝備供應落地工作,持續開拓電解槽裝備市場。在區域合作中,中法雙方規劃在江蘇東臺共同建設“風光氫儲”綠色能源協同融合的海上智慧能源島示范項目;中德機構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開展綠色能源低碳發展和標準互認探索。這些項目不僅實現了技術與裝備的輸出,更推動了全球氫能供應鏈的構建。
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華南區商務領事馬睿杰介紹,英國已發布《氫能戰略清晰路線》,正大力推動燃料電池技術在公交車、卡車、火車和海事領域的應用,氫能公交車已在阿伯丁、倫敦等城市投入運營,氫動能卡車和火車的試點項目也在推進中。位于第斯河谷中部地區以及蘇格蘭的氫能中心,正在整合制氫、加氫資源,部署產業鏈條,積極探索天然氣管道、氫氣摻混技術。中國在氫能制造規模和政策支持方面的引領能力,與英國的研發系統和標準制定形成優勢互補,將為兩國合作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氫能企業出海模式也日趨多元化,中國氫能產業正從單一設備出口轉向“制儲運加用”全鏈條解決方案輸出,并通過合資建廠、技術授權等模式實現本地化運營。中外氫能領域合作對象也從中歐、中日韓,拓展到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中東、非洲等地區。
業界人士認為,氫能產業的國際合作可以項目為載體,從科學技術研究、技術應用、設備提供,到標準認證、跨境貿易規則制定,形成“一條龍”式全方位合作,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中國范式”助力全球氫能產業發展
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龍永圖表示,當前,國際上對于發展氫能、發展綠色能源出現不少雜音,中國要堅定發展綠色能源和實現能源轉型的決心,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原總經濟師陳文玲也認為,全球能源發展正處于十字路口,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已成為風向標,在發展氫能等綠色能源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未來,中國氫能的發展方向將是“應用場景為王”,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氫能生產國,更將成為引領全球氫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各類國際合作平臺的搭建,為中外氫能領域合作增添了熱度。不久前召開的中國氫能產業大會已連續舉辦9年,是推動氫能領域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始終謀劃氫能產業創新發展之路,搭建起全球氫能技術轉化、企業集聚、人才匯聚、資本對接的合作平臺,為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更多有益方案;中阿氫能產業創新合作平臺為企業赴阿聯酋開展技術、項目、資本等多方面合作提供科技服務,助力中國氫能產業高質量出海中東,推動雙方氫能領域互聯互通;上海、佛山、武漢、北京等地紛紛發揮區位優勢,持續拓展對外氫能合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未來要繼續積極推進氫能領域國際合作,主動參與國際標準和認證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氫能合作伙伴網絡。
在氫能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降本始終是亟須突破的難題,國際合作成為聚力破題的關鍵。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駐華代表張衛東表示,解決氫能產業成本問題,離不開發展中國家的參與,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在氫能產業技術創新實踐中為全球作出了重要貢獻。
氫能國際合作反過來也為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提供助力。在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氫能中國理事長付小龍看來,中國可以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合作,將氫能和技術輸出構建成一個完整范式,真正幫助發展中國家通過能源轉型,以氫能這一重要能源形式打造新發展模式,實現新型工業化。
?
編輯:張瑤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