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信用 > 正文

五大部門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傳達了哪些重要精神?

人民日報|2024年04月25日
閱讀量:

導讀: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黨委,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組織學習《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分別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和“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五個方面對《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進行了深入解讀?!癐MI財經觀察”特推出此文,以饗讀者。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學習《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

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理論學習中心組

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既要有正確的立場、思想和戰略,也要有正確的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敖鹑诨?,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做好金融工作更要堅持穩中求進。

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具有重大深遠意義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作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基本要義之一,具有深厚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這是金融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寶貴經驗。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保持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沒有發生金融危機,這在全球大國中是唯一的。我們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各種有利條件,堅持循序漸進、摸著石頭過河、試點先行,穩步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堅持預防為先、標本兼治、穩妥有序、守住底線,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新傳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在深刻洞察國內外經濟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圍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成為習近平經濟思想方法論的有機構成。金融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黨成功領導經濟工作的理論傳承和發展,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本質和規律的科學認識。

這是全面把握和統籌“兩個大局”的現實需要。從國內看,黨的二十大確立了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金融系統使命在肩,責無旁貸。從國際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這都要求金融工作統籌發展和安全,絕不能掉以輕心、犯顛覆性錯誤,在穩的基礎上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創造條件穩步前行,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二、準確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科學內涵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蘊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體現了事物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

“穩”是大局和基礎,該穩的要穩住。如果金融搞不好,甚至爆發金融危機,那么經濟發展必然受到重挫。金融工作必須堅持穩字當頭,大方向要穩,方針政策要穩,戰略部署要穩,宏觀調控、金融發展、金融改革、金融監管、風險處置等都要穩,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進”是方向和動力,該進的要進取。金融發揮著媒介交易、配置資源、發現價格、管理風險等重要功能,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穩不是不作為,不是機械求穩,而是要在穩住基本態勢中不斷解決問題、不斷前進,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牢牢掌握金融改革發展工作戰略主動,增強發展韌性,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穩”和“進”辯證統一,需要一體把握。不穩難有進,有進才有穩。要統籌兼顧穩和進,以穩求進、以進固穩。在把握好平衡、時機的前提下奮發有為,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尊重金融客觀規律和實際,既反對沖動蠻干、急于求成,又反對消極應對、不思進取。堅持先立后破,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地破,用科學合理的新機制打造金融發展新動能。

三、將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金融實踐中落實到位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金融工作的嫻熟能力和高超智慧。我們要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一體理解、把握、落實“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實現更周全的“穩”與更高質量的“進”的良性互動。

防風險要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時度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全局、人民財產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要堅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把握好權和責、快和穩、防和滅的關系。穩慎周全、妥處存量,不能養癰遺患,也不能引發處置風險的風險。以進促穩、嚴防增量,切實加強風險源頭管控,按照“四早”原則,舉一反三盡快扎緊制度“籬笆”,絕不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強監管要在完善制度的前提下切實動真、碰硬、亮劍。金融監管是防控金融風險、治理金融亂象、規范金融秩序的關鍵性制度設計。要加快填補監管制度空白,加強監管協同,落實兜底監管責任,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全面強化“五大監管”,堅決扭轉重發展、弱監管和風險擊鼓傳花、捂蓋子的積弊。監管、對監管的監管都要“長牙帶刺”,發現問題堅決亮劍。處理好加強金融監管和金融創新的關系,金融創新是要搞的,但不能亂創新,不能搞偏離實體經濟需要、規避監管的“創新”。要加強對金融創新的風險評估,不行的堅決不能搞。

促發展要在堅守根本的前提下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提質效。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如果金融熱衷于自我循環、自我膨脹,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圍繞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強化政策協同,支持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統籌做好“加減法”,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優化資金供給結構,避免資金沉淀空轉。圍繞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六大支柱”建設,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堅守初心、回歸本源、做優主業、做精專業,切忌好高騖遠、盲目跨界、無序擴張。

實干為要,行勝于言。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扎穩打、善作善成,錨定建設金融強國目標,扎實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為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學習《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立業之本”作出重要論述,深刻指出“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為我們正確把握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中國金融事業行穩致遠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需著重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第一,貨幣信貸總量要穩。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穩定貨幣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基礎”。從服務實體經濟這個根本宗旨出發,信貸投放歸根結底應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相適配,關鍵是把握好度,而非越多越好。特別是隨著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貨幣信貸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更需要改變片面追求規模的傳統思維,樹立質量和效率優先的觀念。

近年來,人民銀行注重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2023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5%,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9.7%,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0.6%,均明顯高于名義經濟增速,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充分有力。未來,還將繼續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準確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均衡投放,增強貸款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拉長時間、跨越周期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以金融總量的合理適度增長支持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第二,把握好金融資源存量和增量的關系,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努力盤活貨幣信貸存量,用好增量,提高使用效率”。目前,我國人民幣貸款余額接近250萬億元,金融總量已經不少,盤活存量信貸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意義重大,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效能提高,存量資源的使用效率也會顯著提升,這雖然不會體現為貸款增量,但同樣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事實上,對于支撐經濟增長來說,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避免資金沉淀空轉、優化貸款投向,與新增貸款同等重要。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注重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繼續加強監測,密切關注企業貸款轉存和轉借等情況,與多部門加強配合,完善管理考核機制,促進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第三,持續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做到有增有減。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優化信貸結構,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從“增”的一面看,要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持續加力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來,人民銀行注重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引導優化信貸結構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末,科技型中小企業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1.9%,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1.9%,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6.5%,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3.5%,均明顯快于全部貸款增速。從“減”的一面看,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同成分之間自然會有所更替,相關信貸需求也隨之改變和調整。例如,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工作持續推進,部分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會被逐步償還;進一步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也將減少被低效占用的存量信貸。

除了信貸結構,廣義上還要不斷優化全社會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存在“資金配置不均衡,融資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要“重點解決資金‘苦樂不均’和‘錢多本少’、‘耐心資本’不足等問題”。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客觀上需要直接融資加速推進,這會對信貸資金形成良性替代,有助于構建起多層次、廣覆蓋、供需更匹配的金融支持體系。

第四,兼顧內外均衡,統籌好利率和匯率兩種資金價格。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利率上,要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推動存貸款利率進一步市場化,穩定銀行負債成本和凈息差,提高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近年來,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88%,同比下降0.29個百分點;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4.1%,同比下降0.75個百分點。匯率上,要堅持人民幣匯率主要由市場決定,同時堅決對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防范匯率超調風險,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并自我強化,保持人民幣匯率水平基本穩定。從與我經貿往來較多經濟體的貨幣看,2023年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歐元、英鎊分別升值2.0%、0.2%、1.1%,對日元匯率總體持穩。

第五,采用多元視角科學評價金融支持力度。習近平總書記前瞻性提出,“要結合金融業發展規律和特點,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好”。新形勢下,評判金融支持應以更加豐富多元的視角進行觀察。一是看利率下降的成效。貸款利率由資金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供不應求時利率會明顯上升。反之,如果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則說明了實體經濟信貸需求總體上被合理滿足。二是看信貸結構的優化。為支持經濟轉型加速深化,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能更好反映金融資源對實體經濟有效需求的滿足程度。三是看涵蓋多種融資渠道的社會融資規模。信貸增長只是實體經濟融資的眾多渠道之一,在此之外還要全面把握經濟發展和融資增長、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債券融資和信貸投放等幾對關系,綜合評估多渠道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上來,堅決貫徹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著力以金融的高質量發展為實體經濟提供優質服務,助力推進金融強國建設。

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學習《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扛起防控金融風險的政治使命和監管職責,錨定金融強國建設目標,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一、深刻認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大意義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關乎國家長治久安。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責任重大,容不得絲毫疏忽懈怠。必須充分認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極端重要性,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實實把金融工作做好。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關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也是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當今世界,金融是大國博弈的必爭之地。一個國家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現代化進程往往就被遲滯甚至中斷。必須增強金融報國情懷,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我們黨領導的金融事業,歸根到底要造福人民。實踐中,重大金融風險可能造成社會財富受損、金融服務中斷,直接侵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實際行動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決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讓廣大群眾更好共享金融發展成果。

二、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有力維護了經濟社會穩定和人民財產安全。當前,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我國有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勢,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這是我們防控金融風險的最大底氣、最強支撐和最有力保障。我們將把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作為重中之重,把握好權和責、快和穩、防和滅的關系,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妥善應對各類風險挑戰。

加快推進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目前,作為我國金融安全基本盤的大型金融機構總體穩健,風險主要集中在中小金融機構。必須加大力度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完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嚴防內部人控制和大股東操作,嚴防利益輸送和違法違規關聯交易。把握好時度效,有計劃、分步驟開展工作,推動“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風險處置方案。多措并舉充實行業保障基金等風險處置資源。

強化重點領域金融風險防控。當前,金融風險與房地產風險、地方債務風險相互交織、密切聯系,風險隱蔽性、突發性、傳染性特別強。必須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推動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提供有效金融支持。配合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統籌抓好化債和發展。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嚴禁“無照駕駛”、“有照違章”。牢牢把握國際局勢變化和國際金融市場動態,妥善應對外部沖擊風險。

以改革破解金融風險的深層次矛盾問題。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場、秩序靠法治,解決影響和制約金融業發展的風險和難題,要靠深化改革。隨著金融體系復雜度、開放度不斷提高,必須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加快健全金融法治,優化融資結構,完善機構定位,深入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開放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

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防控風險的根本舉措。金融和實體經濟是共生共榮的關系,金融一旦偏離服務實體經濟的正軌,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須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嚴防脫實向虛、自我循環,把金融資源真正集聚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上來,把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作為金融支持的關鍵著力點,做好“五篇大文章”,提升經濟金融適配性。

三、堅決扛起強監管嚴監管的政治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最需要監管的領域,金融監管體制和能力要適應我國金融體系發展要求。我們將全面加強金融監管,以刮骨療毒的勇氣強監管嚴監管,推動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體系,持續增強監管的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和協同性。

全面強化“五大監管”,以科學的監管框架促進提升風險防控水平。隨著金融體系日益復雜,金融風險的系統性關聯性大大增強。必須在吸取經驗教訓基礎上,以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為契機,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框架,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強化監管科技應用,打造監管“千里眼”、“順風耳”,增強主動防控風險能力。

堅決做到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以嚴的主基調破解金融監管“寬松軟”。強監管嚴監管是黨中央對金融監管鮮明的政治要求,“長牙帶刺”是檢驗強監管嚴監管的重要標尺。必須嚴格執法、敢于亮劍,加大稽查檢查和行政處罰力度,強化監審聯動、行刑銜接、紀法貫通,以零容忍的態度重拳整治金融市場亂象,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切實增強監管震懾力和有效性。

加快完善監管協同機制,以“全覆蓋、無例外”助力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必須推動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體系,拉緊責任鏈條、優化分工協作,筑牢金融監管安全網。針對非法金融活動,堅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業必須管風險”,金融監管總局牽頭建立監管責任歸屬認領機制和兜底監管機制。強化央地監管協同,堅持同責共擔、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形成防控金融風險合力。大力弘揚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不斷夯實支撐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軟實力。

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自我革命精神堅決打贏金融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黨的建設搞得好不好,事關金融系統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決定金融事業成敗。必須更好發揮全面從嚴治黨對金融監管工作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作用,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堅持“刀刃向內”,一體推進“三不腐”,堅決查處各類金融風險背后的腐敗問題,重點查處“靠監管吃監管”、“政商旋轉門”、“逃逸式辭職”等行為。

金融監管總局將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實施“新機構新作風新建樹新形象”建設工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與各方面一道形成強監管、防風險的銅墻鐵壁。

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學習《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

中國證監會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在這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基本要義和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的主要內涵,把我們黨對金融工作本質規律和發展道路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是做好新時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中國證監會黨委把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資本市場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當前首要的政治任務,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以資本市場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八個堅持”的重要內容。資本市場的市場屬性極強,規范要求極高,這要求我們在做好資本市場監管工作時,進一步深化對資本市場發展一般規律和中國國情市情的認識,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完善,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一、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必然要求

金融是創新活躍的行業,金融創新能力是金融強國的重要軟實力。以現代商業銀行、現代資本市場、現代投資體系為特征的金融創新活動,為各國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推進我國金融事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法治體系不斷健全,投融資功能逐步增強,市場生態進一步優化。這其中的一條寶貴經驗就是,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

也要看到,在資本逐利性的驅動下,金融創新具有兩面性,如果缺乏必要的規范,任由其無序發展,可能引發風險、造成亂象,影響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搞偽創新、亂創新,甚至借金融創新之名、行違法犯罪之實,釀成巨大風險。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刻把握金融發展規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科學處理好發展與規范、創新與監管的關系,守牢風險底線,確保資本市場金融創新始終沿著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需要和人民群眾利益的方向前進。

二、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的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場、秩序靠法治?!敝袊C監會黨委深刻認識到,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完善法治,加強監管,深化改革,充分調動市場各方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

一是不斷完善金融法律和市場規則體系。金融交易涉及復雜多樣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信息不對稱特征,對信用的要求非常高,必須有健全的監管制度。資本市場涉及面廣、利益主體多元,必須尊重規律,尊重規則,著力推進基礎制度建設,逐步構建起符合我國發展階段要求的資本市場法律制度體系。

二是持續提升金融治理效能和監管有效性。法律的生命力和權威在于實施。金融創新更新迭代快,并具有明顯的順周期性和強外溢性,必須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監管,及時消除空白和盲區。資本市場是各類風險的交匯口、泄洪區,要堅持“兩強兩嚴”,依法從嚴加強監管,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三公”秩序,切實保障資本市場平穩健康運行。

三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制約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還存在一些卡點堵點,包括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高,融資結構不合理,支持科技創新、綠色轉型、中小微企業不夠充分有力等。這些問題在資本市場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必須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著力破除相關體制機制性障礙,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股債期協同發展,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質效。

三、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強監管防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中國證監會黨委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抓緊完善配套制度規則,推動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形成和落地實施,著力穩市場穩信心穩預期。證監會將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安全、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這一總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多次作出重要部署。資本市場在分擔創新風險、促進創新資本形成、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有可為。要促進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競爭力,有效支撐科技創新,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

依法全面加強監管,更加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堅持資本市場監管的政治性、人民性,堅守監管主責主業,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和持續監管,不斷提升監管針對性有效性。落實好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要求,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懲治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強化監管震懾,凈化市場生態。堅持看不清管不住則不展業,加快構建從入口、持續監管到出口,再到機構監管、交易監管的全方位立體化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積極穩妥推進金融創新和與之相匹配的監管能力建設。

健全資本市場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金融既有管理和分散風險的功能,又自帶風險基因,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堅持系統思維、底線思維、極限思維,統籌好發展與安全、開放與安全,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防范化解風險,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切實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強化對資本市場風險的監測預警和早期糾正,完善對資本市場金融創新活動的風險評估和反饋改進機制。健全資本市場風險問責追責機制,壓實風險防控責任。

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法治興則市場興,法治強則監管強。要更好發揮法治在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中的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加快推動制定修訂證券投資基金法、上市公司監管條例、公司債券監管條例、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大幅提升證券違法違規成本。強化行政、民事、刑事立體化追責,加大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適用力度,為各類主體提供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以高質量法治保障促進資本市場創新發展。

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學習《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

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金融開放和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前進方向,為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建設金融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023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高度概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八個堅持”,其中一條就是“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一、金融開放是建設金融強國的必然要求

縱觀歷史上和當今的金融強國,都具有高度開放的特征。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

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點是制度型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制度型開放具有豐富和深刻的內涵。一是不斷完善金融市場制度規則,增強金融領域開放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二是推動規制更加科學合理和透明高效,推動監管規則與國際接軌,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三是促進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四是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進一步提高在國際經貿規則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高水平開放可以促進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通過競爭機制促進金融業發展,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主動有序推進金融業開放,持續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助力加快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有力支持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金融安全是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推進金融業開放的同時,要維護好國家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對內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建設平安中國,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建設和諧世界。

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維護金融安全,要堅持底線思維。金融安全不是沒有金融風險,而是金融體系可以有效管理風險,使風險處于可管控、可化解的狀態,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系統性金融風險具有極大的破壞性,直接威脅國家經濟安全。2008年,源自美國次貸危機的國際金融危機重創了全球經濟,給多國民眾帶來了災難性影響,此后各主要經濟體整體強化了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管理能力,但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依然沒有消弭。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

守住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線。要積極主動防范外部對我國的負面溢出效應。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金融危機外溢性突顯,國際金融風險點仍然不少。一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調整形成的風險外溢效應,有可能對我國金融安全形成外部沖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功抵御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是全球大國中唯一沒有發生金融危機的經濟體,充分證明了黨中央具有在復雜多變的局面下駕馭經濟工作的高超智慧和嫻熟能力。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全面增強金融風險防范能力。要處理好利用外資和安全審查的關系。在實踐中完善外資安全審查等機制,構筑第二道防線,強化基于國際監管標準的持續審慎監管,在控制和化解風險上掌握主動權。

三、平衡好金融開放與安全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面對國內外形勢發生的新變化和實踐提出的新要求,外匯管理部門要關注風險防控能力與金融高水平開放進程的適配與平衡,努力在開放和安全兩個維度上均有所改善。

以金融高水平開放促進金融安全。我國的高水平開放是以進促穩的開放。通過開放可以增強金融業競爭力,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還可以增加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屬性,增強金融市場和外匯市場的深度和韌性,通過提升發展的質量效益來夯實安全的基礎。要堅定不移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有序推進金融服務業開放,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穩步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提升資本項目開放的質量。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增強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實體經濟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以金融安全保障金融高水平開放。金融開放必須牢牢守好安全底線,既要“放得開”又能“管得住”。要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開放條件下的風險防范水平,筑牢“防波堤”。加強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優化跨境資本流動監測、分析、評估、預警機制,豐富政策工具箱,切實防范國際經濟金融風險對我國的外溢和沖擊;強化外匯領域監管全覆蓋,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活動,不斷提升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的有效性,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必須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重要論述精神走深走實。

新華財經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