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信用 > 正文

安徽惠民便企金融服務邁進“全鏈增信 深度融合 智變創新”時代

新華信用|2025年09月10日
閱讀量:

安徽省積極落實國家一體化部署要求,高標準統籌建設融資信用服務平臺,通過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升級信息歸集共享、共建聯合實驗室、“信易貸”專項試點等創新舉措,有效提升了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水平,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累計發放貸款2.3萬億元,走出了一條惠民便企金融服務“全鏈增信 深度融合 智變創新”的探索之路。

制度先行 “1+16”高效建成融資信用服務“一張網”

安徽省發布《安徽省推進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建設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水平行動方案》,提升了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總樞紐”地位,確立了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作為重要金融基礎設施“主渠道”的定位,提出要盡快將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打造成向金融機構集中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務的“唯一出口”。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安徽金融監管局聯合省委金融辦、省數據資源局、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等單位,加快推進原省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和16市原“信易貸”平臺升級,高標準建成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將“1+16”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納入國家一體化網絡。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按照公益性原則,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加入創建覆蓋全省所有經營主體的信用信息歸集加工聯合實驗室,共同打造全量、實時、高效的省融資信用信息主題數據庫,依法合規運用全量信用信息增強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保障能力。截至目前,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面向全省291萬家中小微企業,累計發放貸款2.3萬億元,其中無抵押無擔保信用貸款1.1萬億元。

數據融合治理創新 打造“誠信安徽”品牌標志性工程

“誠信安徽”品牌化、工程化建設助力惠民便企融資服務再升級。今年4月份,安徽省明確將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建設,打造成為提升“誠信安徽”品牌價值的標志性工程。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應用機制,是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這一標志性工程的“基礎樁”,直接決定各類金融機構和經營主體融資供需對接服務能否取得實質性成效。

為助力金融機構融資服務擴面升級,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安徽省在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總樞紐”作用,搶抓央地共建試點示范政策機遇,推進信用信息歸集加工聯合實驗室建設,構建起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經營主體間的共建、共享、共用良性格局,加快實現各類融資產品研發推廣所需的信用信息全口徑歸集、全方位治理、全鏈條增信。

安徽創新開展稅務經濟和信用大數據應用聯合實驗室建設,實現全量稅務數據與市場監管、社保等信用基礎數據的深度融合,高效支撐信用信息歸集加工聯合實驗室升級,探索信用信息深度共建共享共用的“安徽樣板”。在此基礎上,跨部門協同完成電費繳納、知識產權、農業保險等關鍵核心數據聯動治理,鏈接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的全量項目信息,打造全面、動態的省融資服務主題數據庫,向金融機構安全規范展示經營主體的市場監管、稅務、社保、公積金、水電氣等13類121項信用融資關鍵數據,形成一張張權威性、高質量的“信用資產財務報表”,全面提升經營主體融資可得性和便利度。

數智賦能 拓展“信易貸”產品應用場景

為有效開展“信易貸”專項產品試點,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綜合政府行業分析管理、金融機構業務拓展和經營主體生產經營需求,拓展升級“融資服務一站辦理、融資需求隨發即應、融資問題精準診斷、融資政策免申即享、融資信息高效查詢”等功能。支持行業管理部門加強與金融機構聯動,深度運用技術手段和底層數據庫,開發訓練包括政府行業管理和金融產品創新在內的大數據模型,協同重構各方業務服務流程。截至目前,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已上線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消費金融、綠色(轉型)金融、鄉村振興金融、開放金融等特色版塊,推動“農業保險+”“貸投批量聯動”等差異化改革措施落地,有效提升了數字化、智能化、便利化服務水平。

下一步,安徽省將充分發揮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作用,構建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融資信用服務協調機制,開展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推廣應用專項行動,強化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總樞紐”地位,打造國內一流的信用信息歸集加工聯合實驗室,爭取國家公共信用信息授權運營試點,以公共信用信息為基礎深度鏈接產業鏈、供應鏈等市場化信用信息,提升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安徽)作為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融資服務基礎能力,加大“信用+金融+經濟”融合薄弱環節首創性、差異化改革創新力度,持續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激發社會活力、提振市場信心。

微信圖片_20250910091301.jpg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