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創新構建建筑行業綠色化、數字化與金融化協同發展新體系
9月10日下午,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重磅活動——《北京市建筑行業綠色低碳信用評價標準》等標準系列發布儀式于北京首鋼園成功舉行。本次活動由北京市建筑業聯合會統籌組織,緊密圍繞國家“雙碳”戰略與“好房子”建設要求,集中發布并重點宣貫1項地方標準、2項團體標準?;顒由险絾觾纱髷抵瞧脚_,并開啟兩項重要合作,系統呈現北京市建筑行業在標準創新、平臺構建與產融協同方面的領先成果,為全國建筑行業轉型升級提供“北京經驗”。
一、《北京市建筑行業綠色低碳信用評價標準》發布暨北京市綠色低碳建材供應商管理平臺啟動? 為"好房子"建設立規賦能
作為本次發布會最引人矚目的成果,由北京市建筑業聯合會、浙江大學濱海產業技術研究院、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主編的《北京市建筑行業綠色低碳信用評價標準》是全國首創針對建筑行業設立的綠色低碳信用評價團體標準,創新性地實現了對建材供應商與施工企業的雙向信用評價。該標準首次將綠色低碳績效與信用機制深度融合,通過對建材生產銷售、工程施工建造等全環節進行碳足跡追溯與低碳性能認證,建立可量化、可追溯、可認證的信用評價體系,為行業精準降碳提供了系統化的北京方案。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信用作為該標準的評審專家組副組長成員參與了專家審查。
同步啟動的“北京市綠色低碳建材供應商管理平臺”是該標準落地應用的核心載體之一。平臺整合綠色低碳建材認證、供需精準匹配、碳排放全流程追溯等核心功能,為“好房子”建設提供可靠的綠色低碳供應鏈支撐。這一“標準引領+平臺落地”的創新模式,不僅填補了建筑行業綠色低碳信用評價的空白,更為全國建筑領域信用評價機制創新提供了實踐樣板。
二、《建設工程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管理規程》宣貫暨北京市建設工程電子文件應用平臺啟動? 破除行業信息孤島 提升管理效能
北京市地方標準《建設工程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管理規程》由北京市建筑業聯合會、北京企業聯合會、北京市城建檔案館共同主編?;顒蝇F場,北京市企業聯合會工程數字化委員會主任北京天辰信總經理賈正芒圍繞《規程》核心內容展開專題解讀,從電子文件的形成、收集、整理,到歸檔存儲的全流程技術規范,再到各參與方的責任界定,進行了系統闡述?!兑幊獭访鞔_了電子檔案”來源可靠、程序規范、要素合規、安全可用”的核心要求?!兑幊獭返某雠_,填補了北京市建設工程電子檔案管理的標準空白,為行業數字化發展提供了“指南針”。
同步啟動的北京市建設工程電子文件應用平臺,依托規程實現了工程檔案管理的革命性突破。平臺支持業務流程在線審批、同步形成合規電子文件、電子簽名簽章、自動合規校驗及一鍵組卷歸檔,有效打通建設、施工、監理、質量監督與檔案驗收多部門數據鏈路,實現信息實時共享與電子檔案長期安全存儲,切實解決了工程檔案“查用難、保管難”問題,推動北京建設工程檔案管理全面邁入“全流程數字化”新階段。
三、《建設工程人工材料設備機械數據分類標準及編碼規則》宣貫 奠定行業發展數據基石
由北京市建筑業聯合會主編的《建設工程人工材料設備機械數據分類標準及編碼規則》在活動現場進行宣貫。作為中國建筑業協會團體標準,該標準已成為建設工程數據標準化領域的重要基礎性文件。標準解決了因分類與編碼不統一導致的“信息孤島”問題,通過為人工、材料、設備和機械等核心生產要素建立統一的“數據語言”,有效打破了軟件系統之間、項目參與方之間的協同壁壘,推動了BIM技術、智能建造、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的深度應用。該標準已被《京津冀建設工程計價依據——預算消耗量定額》、2021版《北京市建設工程計價依據——預算消耗量標準》及北京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和造價管理協會編制的材料設備綜合價等多個重要工程計價依據和價格信息體系采納,為構建行業級統一數據平臺奠定了堅實基礎,并為新版國家標準的修訂提供了重要參考。由北京市建筑業聯合會申報的《基于建設工程工料機分類及編碼技術的推廣應用》被國家建筑材料展貿中心授予“建筑應用創新大獎”。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下一步還將對該標準進行進一步修訂。修訂后的標準將新增對建材、設備、技術及工法的碳屬性描述,精準追蹤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碳排放,確保碳數據準確、可比、可追溯。既符合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貫通行動計劃,也適配歐盟《可持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ESPR)提出的“產品數字護照”要求,為中國建筑建材產品溯源符合國際監管要求、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關鍵支撐。
四、北京市綠色低碳建造創新研究中心組建合作啟動 打通技術轉化“最后一公里”
北京市綠色低碳建造創新研究中心的組建合作在活動現場正式啟動。北京市建筑業聯合會、浙江大學濱海產業技術研究院、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分行以及施工企業、建材企業代表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單位,率先啟動了研究中心的合作組建工作,旨在打造“政、產、學、研、金、用”多方協同的創新平臺。
研究中心將聚焦綠色低碳建造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人才培養,重點破解“好房子”建設中建材端與施工端聯動降碳的關鍵技術難題。中心還將積極開展建筑領域碳資信評價體系研究及碳資產開發管理工作,加速零碳建筑技術、綠色低碳建材研發成果向實際工程項目的轉化應用,為北京建筑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系統性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助力首都打造綠色低碳建造示范城市。研究中心未來期待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加入,共同聚力推動建筑建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為我國實現“雙碳”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五、綠色金融研究合作啟動 為行業轉型注入"資金活水"
綠色金融研究合作啟動是本次發布會的重要亮點,標志著北京建筑、建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進入"金融賦能"新階段。此次合作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分行、北京市建筑業聯合會與浙江大學濱海產業技術研究院三方共同發起,基于《北京市建筑行業綠色低碳信用評價標準》,創新構建了"綠色信用-金融支持"的產融結合新模式。
該合作首次將建筑企業的綠色低碳績效與金融服務深度掛鉤,通過開發專門針對建材供應商和建筑施工企業的綠色金融產品,將碳足跡、減碳成效等量化數據轉化為融資授信、利率定價等方面的競爭優勢。這一創新模式不僅為綠色低碳建材研發、低碳施工技術應用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保障,更通過市場化機制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投向綠色低碳領域,有效破解了綠色項目"融資難、融資貴"的行業痛點,為建筑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注入了持續的"金融活水"。
本次發布會集中推出的三項標準、兩大平臺和兩項合作啟動,系統構建了建筑行業“標準引領-平臺支撐-金融賦能”的創新生態,全面展示了北京在綠色低碳和數字化建設領域的領先成果和系統解決方案。這些成果不僅服務于北京綠色低碳城市建設與“好房子”實踐,更為全國建筑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系統解決方案,為中國建造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