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輯: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需與時俱進
在“五篇大文章”特別是普惠金融、養老金融蓬勃發展的背景下,AI等新技術的運用便利了金融消費者,也產生了運行和定價不透明等問題,進而對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AI崛起: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的新機遇、新難題
外灘大會近日在上海召開。本次會議得到上海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上海市黃浦區政府的支持指導。當前AI和大模型技術爆發并快速滲透和改造金融行業,本次外灘大會聚焦金融數智化轉型,圍繞AI技術應用、新形勢下的監管改革、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前沿話題展開深度討論。
正如中國人民銀行2025年科技工作會議所要求的,“安全穩妥有序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在金融領域應用”,統籌推動新技術應用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同步實現高質量發展。本次外灘大會論壇特設“人工智能重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題閉門會,多家銀行、券商、公募基金、互聯網巨頭和主流金融科技公司的專業人士就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建言獻策。
自“金融業五篇大文章”概念提出以來,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已成為金融機構開展業務的綱領和主線。財達證券董事總經理姚輯表示,普惠金融相關業務和消費者保護工作的聯系較為密切,比如銀行業儲蓄存款的 “隱性收費”問題(如小額賬戶管理費未明示)、信用卡 “違約金復利計算” 等問題,保險業理賠難、退保損失過高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自上而下統籌推動解決。加之人口老齡化程度提高、高齡金融消費者增多,高齡消費者天然處于弱勢地位,她建議,養老金融與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的協調發展也需及早考慮。
打擊AI欺詐,促進AI投顧高質量發展
當前股市行情火熱,大量中小投資者跑步入場,綜合中國結算公司及上交所的數據,截至2025年6月末,A股投資者賬戶總數已突破2.4億個,且個人投資者賬戶占比達99.63%。股民們享受股市紅利的同時,客觀上由于專業投資知識不足等因素,也產生了不少投資糾紛等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情況。
姚輯表示,當前證券業消保重點集中在內幕交易傷害中小投資者合法利益、交易傭金定價不透明等領域。她建議,一方面強化金融消費者教育,繼續深化和加強與金融機構、電信、新興媒體等的合作,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利用好券商旗下的投資者教育保護基地。
面對數億金融消費者和散戶海量的投資與咨詢需求,AI的投顧功能受到金融機構尤其是第三方企業的高度重視,多家金融機構推出了智能投顧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但也誕生了算法歧視、“差異化定價”等問題,甚至AI被用作新型欺詐工具。姚輯建議,加強對新型金融詐騙方式的分析和動態監測,及時發現潛在性、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并發布預警;另一方面要完善消費者投訴咨詢渠道,并將一些重大投訴信息、典型案例及時報告監管部門,在監管部門牽頭下穩妥解決相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