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洞見】兩項貸款貼息政策提振消費
兩項貼息政策通過財政和金融的聯動,支持促消費、擴內需。從惠民、利民出發,在支持領域上充分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需要,補貼方式更精準,支持消費的力度更大,惠及范圍更廣。
新華財經北京8月15日電(分析師郭楨)8月12日,財政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發布《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財政部等九部門印發《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對于支持范圍、貼息標準等方面做出細化部署。兩項貼息政策通過財政和金融的聯動,支持促消費、擴內需。從惠民、利民出發,在支持領域上充分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需要,補貼方式更精準,支持消費的力度更大,惠及范圍更廣。
一、政策紅利精準投向消費領域
《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針對需求側,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消費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對提振消費的支持引導作用,降低居民消費信貸成本,助力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根據方案規定,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間,居民個人使用貸款經辦機構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不含信用卡業務)中實際用于消費,且貸款經辦機構可通過貸款發放賬戶等識別借款人相關消費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規定享受貼息政策。貼息范圍包括單筆5萬元以下消費,以及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游、家居家裝、電子產品、健康醫療等重點領域消費。對于單筆5萬元以上的消費,以5萬元消費額度為上限進行貼息。
在貼息標準方面,年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且最高不超過貸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分別承擔貼息資金的90%、10%。貸款合同利率需要符合相應利率自律約定。政策執行期內,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貸款經辦機構可享受的全部個人消費貸款累計貼息上限為3000元(對應符合條件的累計消費金額30萬元),其中在一家貸款經辦機構可享受單筆5萬元以下的個人消費貸款累計貼息上限為1000元(對應符合條件的累計消費金額10萬元)。
《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針對供給側,向8類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發放,推動降低服務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助力激發消費市場活力,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貸款可享受貼息政策:由經辦銀行向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游、體育8類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發放;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公開發布之日(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簽訂貸款合同且相關貸款資金發放至經營主體;貸款資金用于改善消費基礎設施和提升服務供給能力。
在貼息標準方面,對于經辦銀行向服務業經營主體發放的貸款,財政部門按照貸款本金對經營主體進行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年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分別承擔貼息資金的90%、10%。單戶享受貼息的貸款規模最高可達100萬元。
8月1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副部長廖岷指出,“對居民個人消費貸款和消費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實施貼息政策,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實施?!贝舜蝹€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貼息對象為居民個人消費貸款中實際用于消費的部分,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約為當前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實施期為1年。
兩項政策貼息的力度和范圍都較大。例如,消費者使用個人消費貸款,在政策執行期內如果花費20萬元用于裝修、購置家具家電等,在沒有貼息的情況下,全年需要支付貸款利息6000元,享受貼息政策后,最高可減少利息支出2000元。再如,某餐館獲得1年期的貸款90萬元,用于引進設備、擴大場地等經營活動,可以享受貼息9000元。
政策核心在于通過財政與金融的協同聯動,精準提振消費、激活市場。政策的出臺既拉動需求又改善供給,形成促進消費與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顯示了國家對消費行業的高度重視?!秱€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對零售行業是直接利好,使消費者在購買電子產品等大額零售商品時更敢于貸款,從而有望拉動零售行業消費增長?!斗諛I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能夠保障零售業相關經營主體的資金鏈穩定,進而促進整個產業鏈良性循環,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升溫。通過財政貼息、補貼讓利等方式,直接降低居民消費成本和經營主體融資門檻,扶持消費領域的重點行業。
二、金融和政策協同發力提振消費
根據《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貸款經辦機構共有三類: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恒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5家其他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微眾銀行、螞蟻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同時鼓勵地方財政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對其他經營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給予財政貼息支持,擴大政策覆蓋面。
在《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發布后,6家國有大行迅速加入消費貸“國補”行列,12家股份行緊隨其后,多家銀行表示將優化辦理流程、簡化手續,確保國家政策紅利及時惠及消費者。
截至目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廣發銀行等都發布了關于落實個人消費貸款實施貼息的公告,表示將有序開展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相關工作,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自2025年9月1日起,針對符合政策條件的個人消費貸款開展財政貼息工作。上述銀行均表示,后續將通過銀行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網點等官方渠道進行發布。同時,多家銀行還明確,在辦理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業務過程中,不收取任何費用。請消費者通過官方渠道獲取信息,謹防不法分子以各種形式進行詐騙。
在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方面,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也發布了相關公告。農業銀行發布公告稱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對符合要求的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游、體育等8類消費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與農業銀行簽訂貸款合同,并獲取的合規用于改善消費基礎設施、提升服務供給能力的貸款,進行貼息支持。并將優化辦理流程,簡化辦理手續,匹配優惠信貸額度,推動政策盡快實施。
對商業銀行來說,兩項貼息政策給銀行也帶來了業務增長機會,消費金融和普惠金融將成為增長引擎。實施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有利于信貸尤其是經營性貸款的恢復,利好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同時,由于貼息貸款經辦銀行主要是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有利于提高國有大行市場占有率。在信貸結構方面,零售和普惠貸款占比有望上升,區域布局向服務業傾斜。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負責人車士義表示,人民銀行將加強與財政部等部門的信息共享,促進政銀企融資對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服務消費領域信貸投放力度;同時,指導金融機構深化與線上、線下消費場景的融合,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簡化審批流程,增強消費金融產品的吸引力,讓政策紅利惠及更多服務業中小經營主體。金融政策協同發力,撬動更多金融活水流向消費領域。初步測算,1元的貼息資金,有望帶動100元的貸款資金用于居民消費。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表示,“兩項政策到期后,還會開展效果評估,研究視情延長政策的期限,或擴大支持范圍,調整貸款經辦機構的范圍?!?/p>
?
編輯:梁月貞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