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信貸供給總體充裕 有效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中國證券報|2025年08月14日
閱讀量:

專家表示,上半年,人民銀行出臺了一攬子貨幣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回升向好。各項政策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并持續釋放,對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新華財經北京8月14日電(記者 彭揚)中國人民銀行8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廣義貨幣(M2)增速均保持在較高水平,為實體經濟提供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體現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

專家表示,上半年,人民銀行出臺了一攬子貨幣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回升向好。各項政策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并持續釋放,對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信貸保持合理增長

數據顯示,前7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87萬億元;7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68.51萬億元,同比增長6.9%。

專家表示,6月和7月信貸數據波動,一方面與金融機構上半年報表披露和實體企業結算窗口期有較大關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今年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對貸款數據影響較大,還原相關影響后,7月人民幣貸款增速仍明顯高于GDP增速。

具體而言,6月恰逢金融機構半年報披露,部分機構會出現短期調整信貸投放節奏、拉高6月數據的情況,這種“沖時點”的做法在以往年份也常常出現,從經營角度看有一定的內在邏輯。同時,6月也是企業半年期經營結算的重要時間窗口,大量企業面臨貨款回收、債務償還、資金清算等剛性需求,這種階段性的資金流動高峰也會反映在信貸數據上。

事實上,貸款增長既與中長期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等背景有關,也受到直接融資發展、企業融資渠道日益多元化的影響,還疊加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中小銀行化險、專項債使用效率提高等因素。

有市場研究估算,化債、化險因素對當前貸款增速的影響超過1個百分點。去年11月以來,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影響貸款約2.6萬億元,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對貸款的影響也接近7000億元,還原上述因素影響后,7月末貸款增速會進一步提升。

“觀察貸款數據不能只看當月增量或環比變化,還應從貸款的累計增量、余額增速等維度綜合分析?!睂<冶硎?,從余額增速看,7月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9%,仍明顯高于名義經濟增速,反映了一段時間以來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是穩固的。

貸款利率低位運行

在利率方面,經過2018年以來多次降息,貸款利率已處于較低水平,今年以來又進一步下行。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7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約3.2%,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約3.1%,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約45個和30個基點。

“綜合融資成本下降是貨幣信貸條件適宜的重要體現,也反映出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睂<冶硎?,貸款利率已在低位運行很長時間,說明信貸資源供給總體充裕,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滿足度比較高;加上禁止違規手工補息、建立存款招投標利率報備機制、優化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的實施,讓利率運行機制更加順暢,既穩住了銀行負債成本,也為銀行向企業讓利提供了更多空間。

從信貸結構看,專家表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推動信貸結構也做出相應調整,要求信貸高質量投放。分析信貸增長不宜僅關注“量”,還要有多元視角,重視信貸擴張的“質”。

近年來,人民銀行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著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專家表示,今年以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安排不斷完善,統計制度進一步明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牽引帶動作用持續增強,金融機構支持重點領域的能力和意愿不斷提升,效果也持續顯現。

資金循環效率提高

在M2和狹義貨幣(M1)方面,7月末,M2余額329.94萬億元,同比增長8.8%;M1余額111.06萬億元,同比增長5.6%。

“今年以來M1與M2的差值明顯收窄,體現資金活化程度提升、循環效率提高,各項穩市場穩預期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與經濟活動回暖提升的趨勢相符合?!睂<艺J為。

當日央行發布的社會融資數據顯示,前7個月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3.9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12萬億元。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31.26萬億元,同比增長9%。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這是支撐金融總量合理增長的根本因素。專家認為,上半年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好于預期。貨幣信貸總量的合理平穩增長,也有利于滿足實體經濟主體的有效融資需求,支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專家表示,下半年宏觀政策還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國內經濟循環有望更加順暢,經濟持續回升和有效信貸需求合理增長也是有保障的。

?

編輯:劉潤榕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