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資機構精準“潛伏”重組股
據統計,今年以來,摩根士丹利、巴克萊銀行、瑞銀集團、高盛國際等多家外資機構,在上市公司籌劃重組前精準進場,成為公司新進前十大股東。
新華財經上海9月14日電 近期,A股并購重組市場熱度持續,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并購重組進展。但與此同時,部分外資機構在并購重組信息披露之前,已經精準“潛伏”至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榜。
據統計,今年以來,摩根士丹利、巴克萊銀行、瑞銀集團、高盛國際等多家外資機構,在上市公司籌劃重組前精準進場,成為公司新進前十大股東。
與長期持有大白馬股的主權基金等傳統長線外資不同,此類賬戶操作具備鮮明特點:卡位重組停牌前時間窗口、重點突擊中小市值股票、停牌前股價往往異動、利好公布后迅速撤退。
多家外資精準“潛伏”中小市值重組股
近日,東珠生態披露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截至預案簽署日,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包括摩根士丹利以及瑞銀集團。而在半年報中,這兩家外資機構均未上榜。
具體來看,摩根士丹利為公司第7大股東,持股數為154.7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35%;瑞銀集團為公司第8大股東,持股數為148.3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33%。
記者注意到,與扎堆大白馬股的外資巨頭相比,這些QFII的投資風格迥異。截至9月11日收盤,東珠生態市值為45.23億元。像東珠生態這樣的中小市值重組股,是外資“踩點”入場的主要選擇。今年以來,在上市公司披露并購重組事項之前,外資“踩點”入場中小市值重組股的現象,在A股市場屢見不鮮。
為何外資會選擇這樣中小市值籌劃并購重組的上市公司?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向上證報記者分析稱,或許是因為中小市值的企業在并購重組等事件驅動下,股價彈性更大、潛在收益更顯著。
據上證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此類案例有十余個,在部分案例中,甚至有外資“扎堆”成為新進股東。
例如,今年6月30日晚,金浦鈦業公告稱,正在籌劃重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7月14日晚,公司披露交易預案,巴克萊銀行、瑞銀集團、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國際集體現身公司前十大股東榜,分別成為其第2、第5、第6、第7、第9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1.25%、0.59%、0.52%、0.47%、0.44%。對比一季報,上述5家外資機構均為“新進”股東。
更值得玩味的是該筆交易本身。根據預案,金浦鈦業將置出虧損的鈦白粉業務,置入由實控人郭金東之女郭彥彤控制的利德東方100%股權,構成一場“左手倒右手”的交易。利德東方是橡膠制品領域的行業龍頭,曾由金浦鈦業控股,2024年3月被轉讓至金浦集團旗下,如今又將再次回歸金浦鈦業。
那么,外資機構“扎堆”出現、精準“潛伏”,是巧合嗎?
王驥躍向上證報記者表示,內幕交易與否需要監管部門核查,“交易環節可泄密的人很多,包括中介機構、交易雙方及其工作人員。常見的情形是本地資金帶動股價異動,隨后機構打聽消息并大舉進入?!彼f。
股價搶跑 外資提前獲利
記者關注到,外資精準入場的并購重組股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停牌籌劃并購重組前,股價已經“搶跑”。
以東珠生態為例,公司在8月27日宣布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并停牌,股價提前呈現上漲趨勢。8月26日,公司股價報收8.38元/股,漲幅為7.85%。而在停牌前20個交易日期間,公司股價漲幅超20%,遠超同期上證指數漲幅。
復牌后,9月10日及11日,東珠生態股票連續兩日漲停,9月12日開盤后再次漲停,截至收盤報11.15元/股。這意味著提前布局的外資已浮盈頗豐。
除了“精準進場”之外,部分外資還擅長“見好就收”,在股價大漲、并購重組方案公布后,退出上市公司十大股東之列。
例如,中科通達于3月8日公告稱,因籌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事項,公司股票將停牌。3月22日,公司公布股票停牌前一個交易日前十大股東名單,摩根士丹利以0.82%的持股比例,新進成為公司第8大股東。而在公司發布的一季報中,摩根士丹利已經退出前十大股東榜。
與之相似的還有廈門港務,公司因籌劃重組在3月11日起停牌,而公司股票在3月10日已經漲停,摩根士丹利出現在3月10日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持股占比0.35%。在3月31日公司的十大股東名單中,摩根士丹利已不在其中。
近年來,監管不斷加強對內幕交易的打擊力度,但為何并購重組前夕,股價“搶跑”現象仍時有發生?王驥躍認為,一些交易是消息在場外傳開后進行的,難以界定投資決策是否直接依賴內幕信息。
目前,內幕交易認定面臨諸多難點。一是內幕交易主體范圍界定存在難題,尤其是非法獲取內幕信息人員的認定標準需明確;二是內幕信息的認定也存在復雜情況;三是在涉及刑事推定的“零口供”內幕交易犯罪案件中,調查取證困難。
?
編輯:胡晨曦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