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新加坡經濟從三季度“超預期”走向2026年的“放緩風險”
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后,新加坡第三季度經濟環比增長1.3%。2.9%的同比增長率不僅高于市場預期,也顯示出在全球不確定性中,新加坡經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動力。2025年前三季度的平均GDP增長率達到了3.9%。
新華財經新加坡10月14日電(記者 劉春濤)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MTI)14日公布的預估數據顯示,新加坡經濟在2025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2.9%,顯著超越市場普遍預期。在經濟展現韌性的背景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同日發布半年度貨幣政策聲明,宣布維持現有貨幣政策立場不變,為應對未來不確定性保留了政策靈活性。機構普遍預計新加坡經濟2026年將遭遇放緩風險。
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后,新加坡第三季度經濟環比增長1.3%。2.9%的同比增長率不僅高于市場預期,也顯示出在全球不確定性中,新加坡經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動力。2025年前三季度的平均GDP增長率達到了3.9%。
行業表現剖析:制造業喜憂參半,服務業韌性支撐
從行業來看,各領域表現支撐了經濟增長的韌性。根據貿工部發布的文告,制造業表現出復雜的圖景: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產值持平(0.0%),但經季節性調整后環比大幅增長了6.1%,扭轉了第二季度萎縮的態勢。這背后反映出結構性的分化:生物醫藥和一般制造業產出下滑,但全球對人工智能(AI)的強勁投資需求,有力地支撐了電子和精密工程等領域的擴張,成為制造業避免整體萎縮的關鍵。
建筑業同比增長3.1%,增速較前一季度有所放緩,但仍受到公共和私人領域項目的支持。然而,從環比來看,建筑業萎縮了1.2%,顯示出短期動能有所減弱。
服務業內部則呈現穩健的多元化增長格局,整體同比擴張3.5%,是本季度經濟增長的“壓艙石”。貿工部指出,具體驅動因素包括:在批發貿易領域,對機械、設備和供應品的需求是主要動力;在信息通信領域,IT與信息服務表現突出;金融服務則由銀行業務和輔助金融活動帶動;同時,國際游客到訪人數的持續回升,有力地提振了住宿服務業。
市場機構上調增長預測,但警示2026年放緩風險
基于強于預期的經濟表現,多家市場機構上調了對新加坡2025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其中,來自星展銀行的高級經濟師蔡漢廷(Chua Han Teng)等分析師將預測從此前的2.0%大幅上調至3.5%;馬來亞銀行(Maybank)也同樣指出,鑒于第三季度帶來的上行驚喜,決定將其預測從3.2%調高至3.5%。華僑銀行(OCBC)首席經濟師林秀心也認為,2025年全年GDP增長率有望達到3%左右。
然而,對于2026年的前景,分析師們則持更為謹慎的態度。星展銀行預測,受美國關稅政策等不利因素影響,2026年新加坡經濟增速將放緩至1.8%。華僑銀行也預計屆時經濟將減速至接近趨勢的1-3%的增長水平。分析普遍認為,上半年支撐出口的“提前預支”(front-loading)效應正在消退,未來新加坡外向型經濟將面臨多重挑戰。
具體而言,這些風險包括:首先,全球貿易增長預計放緩,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6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速將從2025年的2.4%下跌至2026年的0.5%,這將直接削弱對新加坡出口產品和服務的外部需求;其次,美國等主要經濟體可能擴大關稅范圍,特別是對半導體和醫藥等新加坡關鍵出口領域的潛在關稅,將構成直接沖擊;最后,持續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會抑制全球企業的投資信心和消費者的支出意愿,從而間接影響到新加坡作為全球商業和金融樞紐的地位。此外,金管局也警示,AI投資熱潮的“突然回調”也可能成為一個潛在的下行風險。
金管局維持政策不變:著眼未來通脹與產出缺口
在貨幣政策方面,新加坡金管局宣布維持新元名義有效匯率政策區間的升值斜率、寬度和中點不變。這是金管局繼今年早些時候兩次放寬政策后,連續第二次維持政策不變。
金管局的決策體現了其“向前看”的政策立場。其在聲明中解釋稱,盡管當前核心通脹率較低,但預計將在短期內觸底,并在2026年逐步回升至0.5%至1.5%的區間。同時,金管局評估認為,新加坡經濟的“產出缺口”在2025年將保持為正,意味著經濟運行仍略高于其長期潛力,因此沒有立即進一步放寬政策的緊迫性。
對此,星展銀行分析認為,金管局此舉旨在“保留實力”。因為盡管當前經濟表現穩健,但中美貿易關系以及美國對半導體和藥品的潛在關稅等下行風險依然存在。因此,維持政策不變可以為2026年可能出現的經濟放緩保留“保險性寬松”(insurance easing)的選項。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也認為,鑒于通脹前景面臨雙向風險——地緣政治等供應端沖擊可能隨時推高通脹,而全球增長弱于預期則可能抑制通脹——政策制定者將“依賴數據,沒有預設的政策路徑”。這種觀點意味著,每一次的貨幣政策審議都將是根據當時經濟實際情況而定,2026年進一步放寬政策的可能性并未排除。
?
編輯:高二山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