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將如何影響金融系統 ?周小川、肖遠企這樣分析
對金融行業而言,一是集中度風險。二是決策趨同風險。
新華財經上海10月23日電(陳冉)10月23日,在2025外灘年會的“外灘圓桌:金融領域的AI治理與國際合作”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表示,當前盡管AI發展迅猛,應用廣泛,但必須明確一點,目前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仍處于早期階段,其作用仍是輔助性的,無法取代人的決策。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則表示,銀行較少使用多模態或生成式技術,主要依賴大數據分析和推理模型,基于這一特點,未來的從業人員規模會顯著受到影響和減少?!叭斯ぶ悄茉阢y行業的支付、定價、風險管理和市場推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是一個很大的邊際變化?!?/p>
對于AI效率提升是否會帶來金融機構內部員工安置的壓力,肖遠企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到金融機構單純因AI應用而出現員工安置壓力的案例。以柜員服務為例,AI是輔助工具,無法替代柜員與客戶之間個性化的互動。在信貸、保險定價、定損、精算等關鍵領域,仍然離不開人的專業判斷。
助力監管已有很大進展
周小川指出,在人工智能的影響下,監管也會發生很大變化。以反洗錢、反恐融資系統為例,是最典型可運用大量數據分析發現線索、識別洗錢和恐怖融資活動的領域,利用已破獲案件數據進行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模型會逐漸提升,從中找出規律,對監管有巨大作用,這方面現在已取得很大進展。
“AI可以在物價和微觀行為的數據收集、處理、模式識別和推理方面影響貨幣政策決定,是否可以從歷史上金融穩定數據、金融機構健康性變化中,通過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推理預知金融不穩定的出現,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敝苄〈ㄕf。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部門往往希望各類金融機構和活動在運用AI時提供透明、可解釋的模型,但實際操作中可能有所不同。周小川指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必然帶來模型的黑箱性,可能未來監管需要面對黑箱模型產生的結果和行動,來調節或監管金融市場。
“如果AI模型大量運用短期高頻數據,學習結果很可能也是高頻、短期、技術性的,可能與金融穩健和宏觀調控所需要的面向基礎面、長遠穩定性的要求不一致。這個問題確實需要認真對待和解決?!敝苄〈ㄕf。
兩重風險需要關注
肖遠企認為,AI應用所帶來的風險,與歷史上幾次重大科技革命在金融領域應用時產生的風險類似,目前或許難以定論,但從歷史視角看,過去幾輪科技革命在金融領域主要帶來的是增量風險和邊際風險,雖然風險的成因、路徑和形態有所變化,但金融行業面臨的根本性風險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并未發生革命性改變。
具體到這一輪AI變革對金融領域帶來的風險,肖遠企認為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觀察:對單家金融機構而言,一是模型穩定性風險。這一輪AI應用高度依賴模型支撐業務拓展,因此模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變得至關重要;二是數據治理風險。這涉及數據來源的選擇、數據質量的把控以及事后的評估與監測程序,也就是數據治理的程序。這兩類風險對單個機構非常關鍵。
對金融行業而言,一是集中度風險。金融行業在AI模型技術上可能會依賴少數技術開發能力強、穩定性高、資源投入大的服務提供商。同時,大型金融機構在資源投入上可能比小型機構更具優勢,可能導致市場集中度提高;二是決策趨同風險。由于所使用的模型和數據相對標準化和集中,使金融機構在決策依據上可能趨同,進而導致行業整體決策同質化。如果趨同性過高,可能會引發“共振”效應。
?
編輯:劉潤榕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