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家底”更厚 改革扎實推進——來自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現場的聲音
總的來看,“十四五”時期,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情況良好,企業國有資產質量更優、“家底”更厚。國有企業發展“有高度”“有厚度”“有溫度”。
新華財經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申鋮)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27日舉行聯組會議,審議國務院關于2024年度企業國有資產(不含金融企業)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
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情況如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取得哪些成效?……面對這些問題,國務院相關部門負責人予以坦誠回應。
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情況良好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劉修文委員詢問,“十四五”以來,國資國企保值增值情況如何?
財政部副部長郭婷婷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從“十三五”末的268.5萬億元增長到2024年末的401.7萬億元,所有者權益從97萬億元增長到141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從76萬億元增長到109.4萬億元。營業總收入接連跨過70萬億元和80萬億元,最近三年保持在80萬億元以上;利潤總額總體保持穩定。同時,國有企業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等也都穩步提升。
她表示,總的來看,“十四五”時期,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情況良好,企業國有資產質量更優、“家底”更厚。國有企業發展“有高度”“有厚度”“有溫度”。
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進度符合預期
2025年,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迎來收官之年。田學軍委員詢問,這一行動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如何?成效如何?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表示,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將實施深化提升行動作為重要任務,會同各有關部門、地方政府扎實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不斷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總體進度符合預期,有信心在年底前高質量完成主體任務。
他表示,主要成效可概括為三個方面:聚焦增強國有經濟戰略功能,有力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聚焦激活國有企業發展潛能,有力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聚焦提升國資監管的整體效能,有力統籌“放得活”與“管得住”。
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是縱深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內在要求。朱明春委員詢問:國有經濟布局具體要優化什么、怎樣優化?結構調整要調整什么、怎么調整?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關于優化什么、調整什么,需要緊緊圍繞國有經濟的功能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調整存量結構,優化增量投向。根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要做到“三個集中”: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關于怎么優化和怎么調整,李春臨說,需要在明確方向的基礎上,形成優化調整的機制性安排。他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產業布局不斷完善,區域布局不斷優化,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取得重要進展。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完善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機制化安排,加大工作力度,調存量和優增量并舉,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實現國有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國企科技創新取得積極進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向巧委員詢問,“十四五”時期,推動國企科技創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有哪些政策舉措?成效如何?
科技部部長陰和俊表示,“十四五”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推動國有企業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國有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了一批大國重器,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有力支撐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歐陽昌瓊委員提出了如何更好發揮國有企業作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更趨穩定的詢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對此表示,“十五五”時期,將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強鏈補鏈中的中堅作用,統籌推進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支持國有企業在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中勇挑重擔,支持國有企業發揮產業生態建設的主導作用,支持國有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
“國資央企將堅持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和資本布局,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著力打造安全、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睆堄褡空f。
編輯:郭洲洋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