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始終做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和實干家——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新華社|2025年10月29日
閱讀量: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表示,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中國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擁護者、國際合作的積極推動者、低碳技術的主要貢獻者、綠色轉型的重要引領者,始終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和實干家,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

新華財經北京10月29日電 題:始終做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和實干家——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新華社記者高敬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11月將在巴西貝倫召開。10月29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5年度報告》并舉行新聞發布會。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表示,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中國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擁護者、國際合作的積極推動者、低碳技術的主要貢獻者、綠色轉型的重要引領者,始終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和實干家,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

我國公布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彰顯大國擔當

9月24日,我國宣布了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這是我國首次提出覆蓋全經濟范圍、包括所有溫室氣體的絕對量減排目標。

夏應顯介紹,我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可以概括為“1+3+3”的一攬子目標。其中,“1”是新提出的量化指標,即“到2035年,中國全經濟范圍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爭做得更好”?!斑@標志著我國從聚焦二氧化碳到覆蓋全溫室氣體、從控強度到降總量的重大跨越?!彼f,據測算,我國到2035年的溫室氣體凈排放比峰值下降絕對量將超過1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遠超發達經濟體歷史同期水平,體現了前所未有的雄心和力度。

第一個“3”是延續提出的2030年三個量化特色指標,并進一步提高力度,包括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森林蓄積量達到240億立方米以上。

第二個“3”是新提出的三個定性指標,即新能源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主要高排放行業,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他說,到2035年,全國碳市場預計可覆蓋碳排放總量的80%以上。新能源汽車目標將進一步帶動動力電池、先進裝備制造、智能網聯技術等相關產業發展。首次將氣候適應納入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體現了我國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并重的一貫理念。

他表示,這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與信心,充分彰顯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和全球視野,展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堅定決心。

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當天發布的報告顯示,“雙碳”目標提出五年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在積極減緩氣候變化方面,新型能源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釋放新活力,交通、城鄉建設等領域降碳成效顯著,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持續加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成效顯著。

在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方面,相關工作體系逐步完善,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水平不斷加強,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系統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不斷強化,適應氣候變化區域格局初步形成。

夏應顯介紹,《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印發,31個省級行政區域已經制定實施本地區的適應行動方案,39個城市正在開展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的試點工作,形成了國家戰略、省級行動、城市試點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當前,我國已建立重點排放單位履行強制減排責任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激勵社會自主減排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

下一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要逐步擴大覆蓋范圍,同時實施配額總量控制和有償分配,并逐步收緊配額。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和碳排放雙控的要求,逐步由強度控制轉向總量控制,穩妥推進免費和有償相結合的碳排放配額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償分配的比例。

目前,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325萬噸,成交額2.7億元,為一批降碳效果好但減排成本高的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下一步,要加快擴大市場支持領域,高標準構建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方法學體系,同時健全完善數據質量監管機制,并做好與國際碳市場的統籌銜接。

將與其他締約方一道推動COP30達成積極平衡的成果

夏應顯表示,即將召開的COP30對當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至關重要,我們將支持大會主席國巴西攜手其他締約方一道推動本次大會達成積極平衡的成果。

他說,在當前形勢下,希望大會旗幟鮮明地發出綠色低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多邊主義不可動搖的積極政治信號,為下一個十年的全球氣候治理指明方向、創造條件。

同時,堅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體系規則,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充分考慮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歷史責任、發展需求和國情能力方面的差異,希望發達國家承擔起應盡的義務。

夏應顯說,平衡推進減緩、適應、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談判,確保發展中國家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獲得基本保障。此外,要促進國際合作,營造氣候友好的國際環境。

“希望大會關注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高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成本的問題,為綠色低碳產品的自由流動創造良好經貿環境,為通過國際合作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創造有利條件?!彼f。

?

編輯:郭洲洋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