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斷金融風險跨機構跨市場傳染 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加速構建
當前,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構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對于防范金融風險跨機構、跨市場傳染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箱有望形成更靈活、更具前瞻性的工具組合體系。
新華財經上海11月4日電 一系列政策新信號顯示,構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將成為“十五五”時期我國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和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日前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介紹了中國宏觀審慎管理體系的建設實踐與未來演進。
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全球金融體系復雜性、關聯性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構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對于防范金融風險跨機構、跨市場傳染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箱有望進一步擴展,形成更靈活、更具前瞻性的工具組合體系。
宏觀審慎管理聚焦維護金融體系整體穩定
什么是宏觀審慎管理?它在維護金融體系韌性過程中扮演著什么特殊角色?
區別于貨幣政策主要針對宏觀經濟和總需求管理,微觀審慎監管主要關注單體金融機構的穩健運行,宏觀審慎管理則直接和集中作用于金融體系本身。
潘功勝表示,宏觀審慎管理聚焦具有系統性特征的風險,維護金融體系整體穩定,阻斷或弱化金融體系的順周期自我強化和風險跨機構、跨市場傳染。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是在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中發揮積極作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國際社會對于宏觀審慎管理的重視,緣于對國際金融危機成因和教訓的深刻反思。
“金融業的順周期性,往往成為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源?!?a href="http://www.lbmed.com.cn/quote/stockdetail/index.html?code=002736.SZ&codeName=國信證券&type=5&crumb=股票,國信證券&announ=l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3875B0;">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稱,各國逐步意識到,每一家微觀金融機構的經營穩健和監管合規,并不一定代表著整個金融體系是安全穩健的。
王劍表示,比如,在國際上,不少金融危機在發生之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過度借貸,也就是所有金融機構投放的總信貸,已超越相關經濟體正常的融資需求,導致過剩資金吹大了“泡沫”。但從單家金融機構的視角看,可能只是合法合規地完成信貸投放、實現經營目標。
宏觀審慎管理是阻斷、弱化金融體系順周期自我強化和風險跨機構、跨市場傳染的“良方”。王劍介紹,目前主要經濟體貨幣當局普遍實施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通過宏觀審慎管理工具,對資本水平、杠桿率等進行動態調節,抑制金融業的順周期性。
經濟發展現狀需要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
我國在全球率先啟動構建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目前已經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宏觀審慎管理實踐路徑。
其中,在宏觀審慎管理政策體系方面,我國已經建立了宏觀審慎評估(MPA),建立健全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總體框架,設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等工具,探索開展金融市場宏觀審慎管理,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等。
“通過對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資產質量等多維度的綜合考核,MPA有效引導了銀行理性投放信貸、控制風險?!鄙虾=鹑谂c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人民銀行還通過逆周期資本緩沖、遠期售匯業務風險準備金、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等措施,強化了跨部門、跨市場監管協調。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在“十五五”時期,構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曹婧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稱,在經濟換擋上坡的關鍵時期,容易出現金融順周期“大起大落”和跨市場、跨部門風險傳染。構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旨在加強對金融周期、宏觀杠桿率,以及重要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交易行為的風險監測和預警,前瞻性提升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能力。
“近年來,全球金融體系復雜性和關聯性顯著增強,傳統微觀審慎監管側重個體機構穩健,不足以應對系統性風險的累積和跨市場傳導?!痹鴦偙硎?,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也面臨房地產、地方債務等結構性風險,資本跨境流動波動性上升,這些情況都要求建立更加系統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
曾剛表示,構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將有助于強化逆周期調節、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升金融體系韌性和政策協調性,同時配合貨幣政策形成“雙支柱”調控架構,為維護金融穩定和促進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提供制度保障。
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箱有望進一步擴展
“十五五”時期,“構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將有哪些重要著力點?還有哪些“蓄勢待發”的宏觀審慎管理新工具?
關于加快構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潘功勝日前“劇透”,中國人民銀行將重點推進四方面工作:強化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和評估體系;完善并強化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風險防范舉措;持續豐富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箱,提升系統化、規范化、實戰化水平;不斷健全協同高效的宏觀審慎管理治理機制。
“房地產、地方債務和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a href="http://www.lbmed.com.cn/quote/stockdetail/index.html?code=601878.SS&codeName=浙商證券&type=5&crumb=股票,浙商證券&announ=l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3875B0;">浙商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廖博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比如針對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預計政策層面將統籌推進“減量提質”,對高風險機構早識別、早處置,保障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進一步提升MPA的針對性和前瞻性是關鍵方向?!痹鴦傉J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將重點完善跨周期和跨市場政策框架,強化對影子銀行、地方債務、房地產和金融科技風險的統籌管理。
關于MPA的下一步改革動向,潘功勝日前透露,正研究將MPA拆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聚焦評估貨幣政策的執行情況;另一部分聚焦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評估,服務于宏觀審慎管理。
曹婧認為,將MPA框架下的7大方面、14個指標拆分為“貨幣政策執行”和“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兩大評估體系,符合現代中央銀行“雙支柱”調控框架的演進方向,有助于提高政策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此外,為豐富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箱,潘功勝表示,考慮綜合平衡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和防范金融市場道德風險,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銀機構提供流動性的機制性安排。
這一潛在工具備受關注。曾剛認為,這項工具可能通過設立有條件的再貸款窗口或臨時流動性支持機制落地,以完善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構建非銀機構流動性支持機制需要明確觸發條件、創新工具設計、強化監管協同和完善法律保障,平衡好金融穩定與市場紀律?!辈苕罕硎?,既要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擴散,也要防止過度救助而滋生道德風險。須對非銀機構的流動性壓力測試和流動性管理工具的使用規范制度化、常態化,防患于未然。
展望未來,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箱有望進一步擴展,形成更靈活、更具前瞻性的工具組合體系。曾剛表示,未來可能發展基于風險暴露的動態杠桿率工具、跨境資本流動調節稅、房貸審慎系數動態調整機制等,引入氣候相關金融風險評估、網絡安全壓力測試等新工具,納入廣義宏觀審慎框架。
?
編輯:尹楊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