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金價回調、油價反彈 “金油比”有望迎來回歸?
市場分析認為,黃金和原油的分化走勢其背后驅動是兩種商品走勢驅動邏輯的分化。在當前這一邏輯差異未見明顯改變的背景下,金油比價的大分化態勢或仍將持續。

新華財經北京11月5日電(吳鄭思)黃金和原油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大宗商品,近年來卻呈現幾乎截然相反的走勢。在黃金連續飆升并歷史性觸及每盎司4000美元上方的同時,原油價格重心則從每桶80美元上方下移至每桶60美元左右。
攀升至歷史級別的“金油比”,其背后的邏輯是什么、未來是否有回歸的機會,成為商品市場參與者關注的熱點之一。
10月下旬開始,COMEX黃金自每盎司4400美元一線大幅回調至每盎司4000美元以下,幅度超過10%。與此同時,WTI原油則從每桶55美元附近反彈至每桶60美元之上,“金油比”是否有望繼續回歸?市場分析認為,黃金和原油的分化走勢其背后驅動是兩種商品走勢驅動邏輯的分化。在當前這一邏輯差異未見明顯改變的背景下,金油比價的大分化態勢或仍將持續。
驅動邏輯差異 金油比價飆升至歷史次高
當前金油比價是歷史次高,僅次于2020年疫情時原油脹庫負價格階段。盤面上看,在10月中旬金價突破每盎司4300美元之際,同期WTI原油價格僅在每桶56美元附近,金油比價超過76的水平。普遍的分析認為,近年來,黃金和原油價格走勢背后的驅動邏輯不同,是造成本輪金油比價大幅走高的主要原因。
從黃金市場來看,雖然地緣局勢動蕩帶來的避險需求推動金價持續走高,但這僅是推高金價的眾多原因之一。美元信用的弱化帶來的全球央行儲備多元化,以及對黃金的配置需求爆發,也都在本輪金價上漲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相比之下,原油價格的波動除了受到地緣局勢擾動以外,核心還是圍繞基本面的供需變化運行。一方面,近年來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本就在侵蝕以石油為代表的化石能源需求,另一方面,歐佩克+今年以來放棄減產保價轉而逐步增產以爭取市場份額,這使得在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原油市場過剩壓力增大。
高企的金油比價也被視為市場進入“防風險模式”的指標。由于原油的需求多跟經濟的實際需求相關聯,在全球經濟面臨貿易局勢不確定性等因素沖擊之下,市場情緒偏悲觀,使得全球主要經濟體為支持經濟而釋放的流動性,仍選擇流向貴金屬等資產。
基于此,在當前黃金、原油背后驅動邏輯不發生根本性扭轉的背景下,“強黃金、弱原油”的分化大概率延續,有分析師甚至預測金油比價還有進一步走高的空間。
比價回歸之路“艱難”
那么何種情況下金油比價會出現回歸呢?市場觀點認為,但短期來看,貿易局勢的緩和疊加貴金屬的獲利了結,以及原油供需的邊際改善,金油比價有回落修復的可能。從長期來看,結合本輪金油比價上漲的邏輯,黃金或仍是掌握未來比價變動主動權的一方。
10月下旬以來,受中美在吉隆坡舉行經貿磋商并就妥善解決彼此關注的多項重要經貿議題形成初步共識的消息提振,全球市場對貿易局勢持續緊張的擔憂有所緩和,金價對每盎司4400美元關口的挑戰也因此遇阻,并在獲利了結打壓下一周左右的時間內回落約500美元。加上之前加沙第一階段?;饏f議達成削弱了貴金屬的地緣風險溢價,金價對近兩個月急漲行情的修整壓力明顯。
此外,由于黃金和貨幣的特殊關系,全球范圍內黃金價格的飆升也引發了國家貨幣當局的關注。泰國央行此前就表示,泰銖漲勢由美元走弱、經常賬戶盈余和黃金交易推動。并稱正在考慮對在線黃金交易征稅。
反觀原油市場,盡管歐佩克、國際能源署等機構仍在警示過剩風險,但一方面俄烏沖突雙方對能源設施的襲擊帶來了供應擾動,另一方面,原油需求表現出的韌性,也在給市場的過剩預期降溫。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最新的數據,截至10月24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685.8萬桶,遠超預期的減少21.1萬桶,且同期餾分油、汽油等油品庫存也均環比明顯下降。而在中國方面,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9月中國規上工業原油加工量6269萬噸,同比增長6.8%。
這些表現支持了歐佩克秘書長蓋斯(Haitham Al-Ghais)對原油需求的樂觀態度。他表示,預計今年石油需求將增長130萬桶/日,“我們仍然看到了良好的需求跡象,所以不預計市場會出現意外?!?/p>
而在供應層面,歐佩克在11月2日的最新聲明中稱,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中的8個主要產油國決定12月保持增產節奏,日均增產13.7萬桶原油,但2026年前三個月將暫停增產計劃。這一消息更是改善了市場對油市的悲觀情緒。
需要注意的是,短期的回歸并不意味著金油比價的逆轉。長期來看,黃金的漲勢仍受到貨幣體系重塑帶來的宏觀因素支持,而原油則依舊徘徊在產業供需的現實壓力之下,這使得金油比價大概了仍將維持在高位。
綜上所述,在金價飆升引發短期干預風險的背景下,黃金市場價格波動的放大仍是大概率。而原油市場在充分交易了過剩預期之后,需求的韌性表現和供應的邊際收緊,或推動價格超跌反彈。而金油比價或迎來在波動中的階段修正。
?
編輯:郭洲洋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