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11月10日

新華財經|2025年11月10日
閱讀量:

今年新發基金超1300只,創近三年新高;超萬億元資金南下,港股生態重塑進行時;超30家上市券商取消監事會,審計委員會“接棒”,非上市機構加速跟進;A+H板塊持續擴容,AH溢價呈現分化。

新華財經北京11月10日電 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2025廈門產業發展大會、證券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11月8日,以“科創聚能、實業筑基、協同共贏”為主題的2025廈門產業發展大會,以及以“引新質、鏈全球、興產業”為主題的2025證券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成功舉辦。200余位政、產、學、研代表齊聚福建省廈門市,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探討如何通過“科技—產業—資本”良性循環,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數百名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高管也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在國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與企業更大力度“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證券行業如何積極發揮金融優勢,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并就2026年資本市場新機遇進行分享。

??今年新發基金超1300只 創近三年新高

近日基金新發市場又熱鬧起來。數據顯示,按照認購起始日統計口徑,截至11月7日,上周全市場新發基金數量達37只(不同份額合并計算),較此前兩周明顯增加,部分基金更是1日售罄。今年全市場新發基金將超過1300只(含已定檔尚未發行),超過2023年和2024年全年水平,創近三年新高。股票型基金增量尤為明顯,其中超九成為指數基金。

??養老基金Y份額誕生三周年 總規模突破150億大關

自2022年11月首批養老基金Y份額推出以來,此類品種在三年時間里實現了產品數量與管理規模的穩步擴容。目前,養老基金Y份額產品總數突破300只,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總規模突破150億元大關。其中,FOF、指數基金規模分別在130億元、20億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權益市場顯著回暖,部分FOF產品Y份額憑借靈活、敏銳的組合調整實現業績大增。從FOF產品三季度的調倉情況來看,多位知名FOF基金經理普遍根據性價比調整了權益資產的持倉,同時將固收倉位更多投向美債基金、貨幣基金。

上海證券報

??超萬億元資金南下 港股生態重塑進行時

多家內外資機構表示,年內超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南向資金的持續涌入,正在重塑港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與定價邏輯,推動其逐步擺脫離岸市場的波動特性,邁向定價權向內資轉移的結構性變革新階段。盡管進入四季度港股出現階段性震蕩,但機構普遍認為,此輪行情遠非短暫反彈。展望未來,隨著中國經濟復蘇信號進一步夯實、全球流動性環境預期改善,疊加互聯網科技、高股息資產與高端制造三大核心主線的輪動發力,港股市場有望在價值重估的道路上繼續穩健前行。

??啞鈴策略應對風格再平衡 機構建議布局“周期+科技”

上周,A股主要指數呈窄幅震蕩走勢。盤面上,熱點延續快速輪動,并顯現出明顯的風格再均衡跡象:化工、鋰電、光伏等周期板塊走強,而前期領漲的人工智能主線則高位盤整。本周券商策略研報觀點顯示,由于周期品在三季報中業績改善顯著,且科技成長板塊前期漲幅較大、需消化估值,投資者短期應重視科技與周期風格的階段性再平衡。但中期視角下,AI產業敘事仍是引領指數突破的關鍵,科技成長依舊是市場主線。

??公私募年內斥資超350億元參與定增 電子行業備受青睞

結構性行情演繹過程中,公私募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熱度升溫。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6日,按定增上市日統計,今年以來私募機構參與了53家A股公司定增,合計獲配金額超50億元。同時,今年以來已有37家公募機構參與A股上市公司定增,合計獲配金額超300億元。從行業分布來看,電子板塊成為公私募機構參與定增的主陣地。在業內人士看來,公私募加速布局電子板塊定增項目,顯示出機構資金對中國科技產業中長期走勢的樂觀預期,未來伴隨著AI向各個產業加速滲透,機構資金或將持續涌入相關板塊,大科技領域的投資機會也會愈發豐富。

證券時報

??超30家上市券商取消監事會 審計委員會“接棒” 非上市機構加速跟進

近日,中信證券公告不再設置監事會,由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行使監事會職權。這是又一頭部券商落實新《公司法》要求,推進內部治理結構改革。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約有74%的上市券商已陸續調整內部監督機構。據證監會此前發布的過渡期安排,上市公司應當在2026年1月1日前設審計委員會,行使監事會的職權,不設監事會或者監事。

??從重規模向重回報轉型 主動權益基金紛紛“限高”

從“上”規模到“控”規模,主動權益基金正在經歷一輪“瘦身”變革。近期,多只新發和存量基金通過設定上限、限購、提前結募等方式“限高”,范妍、藍小康、閆思倩等知名基金經理掛帥的基金,更是只賣一兩天就結募。這一轉變,既是基金公司對過往百億明星基金業績下滑歷史教訓的主動規避,也是基金業“從重規模向重投資者回報轉型”的實踐。

??公募基金步入工具化時代 行業主題產品規模大爆發

在投資者細分需求的推動下,行業主題產品正成為公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隨著公募行業逐步進入工具化時代,產品風格鮮明、行業場景特定的窄基,在規模競爭中已成為產品營銷布局的關鍵。今年三季度,在寬基產品份額普遍縮水的情況下,不少行業主題基金卻輕松實現份額大幅放量。

證券日報

??ETF總規模增至5.74萬億元 年內新發產品突破300只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持續加快對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布局。數據顯示,截至11月9日,ETF總份額達3.16萬億份,較去年年底增加5085.59億份,漲幅19.17%;總規模達5.74萬億元,較去年年底增加20039.19億元,漲幅53.7%;年內新發產品300余只,ETF總量達1354只。

??A+H板塊持續擴容 AH溢價呈現分化

今年以來,“A+H”板塊持續擴容。數據顯示,截至11月9日,年內已有16家A股公司在港上市,首發募資額累計1040億港元,占據港股市場全年首發募資額的48%。截至11月9日,這些新上市H股表現分化,A股溢價仍是主流,但呈現分化趨勢。除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14只均是A股股價高于H股股價。

??磷酸鐵鋰市場產銷兩旺:頭部廠商訂單飽滿 高端產能競逐升級

三季度以來,磷酸鐵鋰市場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訂單飽滿成為不少頭部廠商既幸福又“頭疼”的事。前不久,一家主營磷酸鐵鋰業務的上市公司在投資者調研活動中透露,今年第三季度,公司鋰電正極材料銷量同比大幅增長,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其中,磷酸鐵鋰業務產銷兩旺且實現盈利,銷量同比大幅提升。如今,磷酸鐵鋰電池是動力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之一,其原材料磷酸鐵鋰的行業景氣程度不斷攀升。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頭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廠商正瞄準高端產能,掀起新一輪擴產熱潮。其中,不少廠商已著手規劃海外的產能擴張。

?

編輯:王媛媛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