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步入“交付階段”,大眾汽車“在中國、創未來”——專訪大眾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
新華財經上海11月10日電(李一帆)“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就像一個‘健身房’,我們來這里是為了‘鍛煉’、為了變得更強?!贝蟊娖嚰瘓F(中國)(以下簡稱“大眾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在2025年進博會期間接受新華財經專訪時表示:“今年進博會期間,大眾汽車集團全球董事會都來到了中國,我們在上海召開了董事會會議,并前往合肥研發中心,試駕正在研發階段的新車型?!?/p>

圖為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
今年是大眾汽車集團連續第八年參加進博會,也是貝瑞德執掌大眾中國業務的第三個年頭。作為進博會的“全勤生”,大眾汽車集團本次攜四大品牌八款車型亮相,其中五款為電動化車型,并首次展示了由全新電子電氣架構驅動的智能座艙模擬器。
戰略進入“交付階段”,本土化藍圖加速落地
“我的同事們通常會在這里停留幾天,我們會深入交流集團的‘在中國,為中國’戰略,也會親身去感受中國市場?!必惾鸬聫娬{集團全球董事會成員親臨進博會和合肥研發中心的意義。
大眾汽車集團將進博會視為展示其堅定踐行對中國市場承諾的重要平臺。今年進博會,大眾中國首次帶來沉浸式交互體驗“數字幻方”,融合展現了中國本土自研的前沿技術成果——包括全新整車平臺CMP(Compact Main Platform)、全新電子電氣架構CEA(China Electronic Architecture),以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解決方案等。
讓董事會成員親自測試產品,是大眾工作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爸挥杏H身體驗后,我們才能真正確認產品已經成熟,可以推向市場,這一點至關重要?!必惾鸬抡f。

圖為貝瑞德等董事會成員在合肥試駕新車型
貝瑞德回顧了過去三年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戰略調整?!拔襾碇袊呀浫炅?。剛來時我們一起分析了形勢,然后確定了‘在中國,為中國’的方向。這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基于這個方向,我們在這里徹底重塑了業務模式?!?/p>
貝瑞德指的業務模式,包括大眾汽車在合肥建立了集團在德國外最大的本地研發中心——VCTC(大眾科技),攜手上汽、一汽、江淮等長期合作伙伴,并深化了與小鵬汽車和地平線等“新伙伴”的合作。目前,大眾在中國擁有超過3000名汽車與軟件工程師。
大眾中國的目標是保持中國市場排名第一的國際車企地位。貝瑞德將當前階段定義為“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的“交付階段”,“現在到了交付執行的階段,我們要把新車型真正推向市場,讓消費者體驗大眾的智能座艙和高級駕駛輔助功能,無論對我還是對集團而言,這也是一種承諾,我希望能與大家一起把它落地?!?/p>
在產品規劃方面,貝瑞德透露:“明年我們將在中國推出20款新能源車型?!倍鴱母L期的規劃看,到2027年,大眾汽車集團將在中國市場推出約30款新能源車型;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約50款,其中包括30款純電動車型。
不拼價格拼價值,技術夯實用戶體驗護城河
隨著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駛入快車道,大眾汽車集團正加速構建自身的本土研發能力。貝瑞德在專訪中詳細闡述了大眾的技術路線圖,集團正在自主開發專為ADAS功能定制的系統級芯片(SoC),并以此為基礎邁向L3階段智能駕駛。
CEA電子電氣架構作為本土化戰略的核心,由VCTC及CARIAD中國攜手小鵬汽車聯合開發,是首個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區域控制電子電氣架構。貝瑞德強調:“小鵬是我們在電子電氣架構開發方面的重要合作伙伴,首款基于該架構的車型將在明年上市,合作成果已初步顯現?!?/p>
而在芯片領域,大眾通過合資企業酷睿程在中國自主設計研發SoC芯片,“過去決定車輛性能的是發動機,而未來則是軟件及其計算能力定義汽車的性能。我們希望掌握完整的能力,自己訓練算法,將AI與ADAS深度融合進整車系統?!边@一布局與CEA架構開發同步推進,體現了大眾中國軟硬件協同發展的思路。既保持技術開放性,又確保對核心架構的自主掌控,為大眾中國進軍更高級別的智能駕駛奠定了基礎。
根據規劃,大眾中國將在2026年推出L2級組合駕駛輔助,提供點到點的領航輔助及多場景的泊車輔助功能;2027年至2030年,實現L3級及以上智能駕駛,提供多場景智駕功能和代客泊車功能。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今年銷量大約2400萬輛,到2030年預計將達到2800萬輛。同時,這也是全球創新速度最快的市場。身處這里,本身就是一種戰略優勢?!必惾鸬卤硎?。
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貝瑞德也表現出務實的態度:“我們不會過度參與‘價格競爭’。行業需要持續投資新技術,如果利潤率太低,就無法為員工或企業創造新的價值,也無法積累資金投入未來技術,最終會陷入困境。這種情況必須避免?!?/p>
貝瑞德認為,未來的汽車市場競爭將更多聚焦在“價值比”上,也就是消費者花同樣的錢能獲得多少性能與體驗,“大眾汽車集團不會不計代價地謀取市場份額,而是將質量第一、安全至上視為最重要的目標”。
與本土力量組隊破局,“中國方案”反哺全球創新
面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具活力的汽車市場,大眾汽車的選擇是深耕與融入。這一點在貝瑞德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這位擁有近50萬粉絲、被中國網友親切稱為“貝哥”的CEO,不僅頻繁通過微博等社交平臺分享試駕體驗、探訪研發中心,甚至會用新華字典學習中文,嘗試用中文講述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這種親力親為的真實形象,恰恰是大眾中國本土化戰略的人格化呈現。

圖為貝瑞德在個人微博發布的圖片
“中國的開放市場不僅惠及本土企業,也惠及全球企業?!必惾鸬逻@樣評價大眾在中國的40年發展歷程。擁有超過5000萬中國用戶的基礎,不僅為大眾提供了深厚的市場根基,更成為其將“中國經驗”反向輸出全球的底氣所在。貝瑞德強調:“我們的成功從來不是單打獨斗的,我們攜手一汽、上汽、江淮、小鵬,積極擁抱優秀的中國本土車企,在充分合作下逐步融合創新成功,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在新時代的獨特需求?!背苏嚻髽I,大眾還與國軒高科、地平線、中科創達等企業在電池、ADAS、智能座艙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構建了能夠快速響應中國市場變化的創新生態。
這種深度融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貝瑞德表示:“如今,我們在中國開發一款新車型的周期已縮短至24至30個月。憑借相關經驗,大眾汽車品牌也已將歐洲市場的產品開發周期從48個月加快至30至36個月,顯著增強了我們在歐洲及其他地區的競爭力?!边@樣的效率提升,讓中國市場從過去的技術接受方,轉變成為大眾全球創新的策源地和效率提升的催化劑。
在貝瑞德看來,“在中國,為中國”戰略不僅是大眾對中國市場的承諾,更是其實現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而其本人通過社交媒體展現的鮮活形象,以及對本土合作所持有的開放姿態,恰好是這一戰略的最佳注腳。
“在中國汽車市場這個‘健身房’里,我們的‘體能’更好了,狀態也更佳。我們有信心繼續成為中國領先的國際汽車制造商,將更智能、更安全、更流暢的駕駛體驗融入消費者的日常出行?!必惾鸬碌恼Z氣中透著沉穩與自信。在他看來,中國這個“健身房”雖充滿挑戰,但正是大眾汽車集團保持競爭力、鍛造未來汽車技術不可或缺的“訓練場”。
?
編輯:張震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