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持續發展開發區指數研究在浙江安吉啟動
9月12日,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際,“全球可持續發展開發區指數”研究項目在浙江省安吉縣正式啟動。這項研究將首次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又兼具國際可比性的開發區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為全球園區綠色轉型提供可借鑒的中國方案。
立足中國實踐,對接國際標準
當前,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更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環節。自1984年設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來,經開區作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經歷了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戰略轉型。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232家國家級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9萬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10.7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外貿總額24.5%,已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
但在綠色轉型過程中,這些開發區也面臨著產業結構偏重、能效水平較低、綠色技術應用不足等共性挑戰。構建一套符合中國國情、對接國際標準的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不僅有助于破解開發區“同質化競爭”“資源錯配”等現實難題,更是推動“雙碳”目標落地、踐行“兩山”理念的重要舉措。
構建三維評價體系,注重人文關懷
據了解,該指數研究將從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維度構建評價模型。經濟維度重點圍繞產業產值、科技創新、貿易表現等方向展開;社會維度創新性融入教育醫療保障水平、特殊群體就業支持力度等體現“人文關懷”的指標;環境維度則聚焦能源資源高效利用、資源節約循環以及綠色發展核心領域,強化可持續發展評價考量。
研究團隊特別強調,該評價體系將充分考慮中國不同區域開發區的發展差異,結合東部、中部、西部開發區的實際情況調整評價側重點,避免“一刀切”的評價方式,增強指數的科學性和適用性。
匯聚多方智慧,推動標準共建
據悉,指數研究將采用“理論構建—數據采集—模型驗證—成果發布”的系統研發路徑。前期通過文獻研究、實地調研夯實理論基礎,中期開展數據建模分析和指標權重測算設計,后期經過多輪專家論證和完善,最終形成可落地、可應用的評價體系。
該項目得到了政府部門、研究機構、開發區和企業的多方支持。在啟動儀式上,商務部、浙江省商務廳等部門代表,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等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均表示,該指數研究將為中國開發區的綠色轉型提供科學指引,同時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業內專家指出,該指數的研發不僅是中國開發區綠色轉型的“測量儀”和“指南針”,更是中國標準國際化的重要嘗試。通過指數引領,中國開發區將進一步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綠色認可度,推動“標準出?!迸c“產業出?!眳f同并進,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可復制、可操作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預計該指數研究成果將于2026年正式發布,未來將定期更新并形成年度評價報告,為政府決策、園區管理、企業投資和國際合作提供參考依據,助力全球開發區邁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新階段。(靳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