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指數 > 正文

價格指數鏈接金融生態 促進農產品價格治理現代化

新華指數|2025年09月15日
閱讀量:

新華財經北京9月15日電(張保賀)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生命力的價格指數編制與應用,協同區域金融業態發展,成為穩定產業經濟的重點?;凇氨kU+期貨”成功案例的剖析,新華指數研究院充分發揮國家金融信息平臺的優勢以形成權威價值標的,促進農產品價格保險的廣泛參與,進而提升價格指數服務鄉村振興的質效。

數字經濟引領金融業態變革 指數等價格發現工具增量

伴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以數字化提升為先導的農業行業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指導意見》中提及,到2030年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35%左右。期間,金融機構、通信運營商、互聯網平臺公司等介入,加快了新業態不斷涌現。其中,銀行通過數字化平臺提高農業經營主體授信額度;保險則是借助智慧農業底層數據來創新產品。截至2024年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51.36萬億元,十年來增長123.30%;農業保險保費1483.70億元、農業保險賠款及給付1177.50億元,十年來增長約3倍;新增涉農期貨品種數量超過半數等。

金融產品是建立在標準品之上的,與農產品大多非標的現狀相互矛盾。伴隨農業農村金融生態的演進,農產品價值標的創建顯得尤為緊迫。去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價格治理機制的意見》中指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價格、補貼、保險等政策協同的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穩定政策性生豬保險供給,鼓勵地方因地制宜探索開展蔬菜等品種保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廣畜禽活體、農業設施等抵押融資貸款;健全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支持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

2024年7月,在試行三年后,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頒布《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指數行為管理辦法》,充分發揮價格指數信號作用,服務市場價格合理形成。其中,基于科學方法編制并經權威機構發布的農產品價格指數是較為理想的價值參考,被廣泛應用于金融產品合約設計之中。2016年起新華指數研究院選取大宗農產品與特色農產品之間的農業產業,即產值在30-200億元之間,兼備較強金融屬性和一定工業化基礎,按照充分交易的原則,聯合區域現貨交易所,創新編制價格指數產品,促進當地金融業態適度發展??梢悦黠@感受到,近些年“抓兩頭、帶中間”模式在中西部地區遍地開花,進而以工業化促進上游農業產業標準化、金融化發展。

保險引領非標農產品證券化 價格治理市場化配置提升

在新型經營主體的適度經營規模發展的背景下,農村金融產品向農產品價格保障領域演進。十四五,甚至過去的十三五期間,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廣泛在南方開展信息化系統建設,但收效甚微。其中,采取“區塊鏈”“邊緣計算”等技術對牛耳標進行監測定位,在全國推廣動產登記及“活牛貸”。受限于產業相對分散,目前覆蓋比例不足3%。相對地,下游加工比重較高的平陰玫瑰數字化項目比較成功,銀行開發數據系統并在其中獲得優質的貸款客戶、政府得到產業數字化管理工具、企業和農戶均縮短貨物賬期等。

銀行增信業務對產業發展階段仍有較高的要求,政府補貼轉化為效率更高的保險業務成為關鍵突破點。為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和價格穩定,2015年設立山東滕州馬鈴薯成本價格保險合約起,至2017年各地開展馬鈴薯集中交易時間段內目標價格保險,實現了從保成本到保收益的轉變。目前,全國農產品價格監測或價格指數編發成為確定“目標價格”的重要參考,廣泛參保的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也成為了非標農產品證券化的開端。以上海市綠葉菜成本價格指數保險為例,保險賠付依據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網站相關9個品種的價格數據確定基礎理賠標準,在此基礎上附加綠葉菜綜合成本指數作為實際理賠標準。

為提高金融產品韌性及滿足農業風險管理的需求,2016 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3年將“保險+期貨”納入其中,用市場化手段將保險功能與期貨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功能有效對接,補償農民因價格波動所導致的損失。十年來,我國農產品期貨品種上市制度及交易制度持續完善,場內期權、指數期貨等品類加快上市等促進了“保險+期貨”項目走深走實,也提升期貨市場運行質量。以靜寧蘋果“保險+期貨”項目為例,先后撬動各類資金2.08億元,為8.43萬戶(次)果農和58家果品企業投保蘋果期貨價格保險41.05萬畝,總賠付1.98億元,賠付率95.19%。近三年,靜寧蘋果價格指數年均漲幅12.81%,鮮果價格托底作用凸顯,實現了“農戶保收、產業維穩、金融創新”的多贏效果。

指數引領價格發現工具創新 產業金融化服務鄉村振興

然而標準化進程緩慢限制了更多農產品期貨品種合約上市;洗牌留存下來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也關?!艾F貨遠期交易”業務,使得大部分農產品缺少風險對沖機制。這對特色農產品保險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農業保險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完善的法治與政策保證,強大的財政支撐、農業風險管理與保險技術的創新推動,才是農業保險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當前,國內特色農產品價格發現機制尚不完善,需要政府、金融機構、第三方等共同采集集散中心價格數據來形成相對公允的價格。其中,價格數據的真實性則是在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交易制度規范等創新應用中不斷提高。

當前,省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集中在核心產區建設交易中心并開展現貨掛摘牌交易,場內充分交易為公允價格的形成提供了保障。眾所周知,有生命力的價格指數要建立在可信基礎之上,即價格數據真實有效、發布單位權威可靠。聯合交易所及其外部集散中心的價格數據,共同編發的價格指數將進一步完善價格發現機制,進而促進價格治理現代化。

目前,新華指數研究院依托國家金融信息平臺——新華財經的平臺優勢、渠道優勢、服務優勢等,正探索推出新華財經專業終端農業版,集合農產品生產成本調查數據系統、空間系統、商品指數系統等,盡量減少人為參與來輸出農產品價格指數,提升與銀行、保險、期貨、省域交易中心等金融機構的業務粘性,以區域特色產業金融化發展推動產業化發展,最終提升價格指數服務鄉村振興的質效。以燕山地區板栗指數為例,基于河北自貿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主產縣建設交易中心,有機聯合域內集散中心、電商批發渠道等,以公允價格形成為出發點來編發“燕山板栗價格指數”,增強指數價值參考作用,進而以產業金融化放大服務鄉村振興的質效。(完)

?

編輯:趙霓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