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信用 > 正文

山東省社會信用中心以數據驅動破局增效 為智慧發改與數字機關建設強基賦能

新華財經|2025年10月27日
閱讀量:

為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提升輔助決策效能,山東省社會信用中心以數據驅動為核心抓手,通過破除數據壁壘、深化數據應用、強化科研支撐、提升運維質量,為智慧發改與數字機關建設筑牢堅實根基,也為山東數字政府建設與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數字動能”。

近年來,面對發改領域數據整合難、共享難等痛點,為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提升輔助決策效能,山東省社會信用中心以數據驅動為核心抓手,通過破除數據壁壘、深化數據應用、強化科研支撐、提升運維質量,為智慧發改與數字機關建設筑牢堅實根基,也為山東數字政府建設與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數字動能”。

破壁壘、立標準:筑牢數據共享“硬底座”

數據來源廣、分析頻次高、時效要求嚴——這是發改領域數據應用面臨的現實挑戰。對此,從“通數據”“立標準”雙向發力,精準破解基礎難題。

在“通數據”上,重點破除“信息孤島”,整合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新舊動能轉換項目管理服務平臺、公共信用信息系統等9大業務系統數據資源,進一步強化系統間數據橫向交互與關聯分析能力,為投資管理、經濟運行、信用監管等核心業務夯實數據支撐。

“立標準”是數據高效共享的關鍵。依托《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構建涵蓋數據資源、應用接口、安全保障等六大類的標準規范,細化數據元、接口、質量等具體要求。這一舉措有效解決過往系統獨立建設、標準不統一、接口封閉等問題,推動數據資源實現規范整合與高效流轉。

強治理、深應用:激活數據價值“新引擎”

以“提質量”為前提、“強應用”為目標,推動數據從“資源”向“資產”深度轉化,釋放出澎湃的價值動能。

全流程數據治理筑牢質量根基。圍繞數據匯聚、清洗、轉換、質控等關鍵節點,搭建多維度數據目錄體系,形成標準化數據資產;同時設置多種清洗轉換組件,實現數據“日更新、周匯總、月報告”動態管理,數據質量問題閉環處理率達100%,為數據應用提供可靠保障。

多場景深度應用讓數據“活”起來。在經濟運行監測方面,依托省投資在線平臺數據,累計編制《投資項目趨勢分析報告》58期,梳理煤電油氣報表20余張;今年以來,以電力數據為監測突破口,形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趨勢分析報告》9期,撰寫專題分20余篇。聚焦重點領域,探索“微觀項目-宏觀產業鏈”研究路徑,建立重點化工產業鏈監測模型,圍繞低空經濟、鋰電池等領域梳理項目共性并建立專題庫,同步完善低空經濟政策知識庫。緊扣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等重大部署,開展投資項目專題分析,政務信息工作位居省發改委前列,多篇信息獲省領導批示。

重科研、建平臺:夯實長遠發展“軟實力”

數據應用的持續深化,離不開智力支撐與技術創新的雙重保障。通過“理論研究+產學研合作”雙輪驅動,為數據賦能筑牢長遠支撐。

科研賦能早謀篇布局。自2019年起,便成立課題管理辦公室,制定《山東省社會信用中心課題管理辦法》,搭建全流程課題管理機制。截至目前,累計開展課題研究57項,獲國家經濟信息系統獎4項、國家信息中心優秀研究成果獎1項,以及省發改委優秀成果獎18項;在期刊發表論文9篇、出版專著1部,形成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

產學研合作加碼技術創新。聯合山東大學、浪潮軟件共同組建“山東省信用大數據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于2023 年3月成功獲批省級實驗室并投入運行。目前,實驗室已匯聚數據5億條,可調用數據規模達185億條,能為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及科研機構提供精準數據支持與深度聯合開發服務。

強化發展改革數據整合應用,既是山東深耕數字政府建設的創新實踐,更是打造“智慧發改”系統的突破性探索。這一實踐不僅有效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與政策協同水平,更以數據賦能新模式,為優化營商環境開辟新路徑、為服務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楊樂)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