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野蠻生長”后面臨失速危機 儲能業破內卷需規范與創新“雙管齊下”

上海證券報|2025年08月06日
閱讀量:

2023年至2025年,鋰電儲能系統價格跌去近八成。其中,市場價格的下跌遠超技術降本的幅度,市場均價已低于成本價,全行業面臨普遍虧損。

新華財經上海8月6日電 “價格降低本是行業競爭力的體現,但最近一年完全變味了?!边h景集團高級副總裁、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日前對上海證券報記者坦言,“儲能行業再繼續‘卷’下去,一定會出問題?!?/p>

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9491萬千瓦/2.22億千瓦時,較2024年底增長約29%。但高速增長的背后,是鋰電儲能系統的價格三年暴跌近八成,一些涉儲企業陷入“增收不增利”等困局。

在國家大力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的當下,這場“野蠻生長”該如何按下減速鍵,儲能產業能否借此重塑未來?

狂飆下的失速危機

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5)》顯示,2024年鋰離子電池儲能以絕對優勢主導市場,占已投產裝機的96.4%。但與此同時,涉儲企業卻叫苦不迭?!皟δ芙当疽堰M入深水區,加上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已無法支撐慣性下滑的市場報價?!碧飸c軍說。

據CESA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數據庫不完全統計,2024年鋰電儲能EPC中標均價為1.175元/瓦時,同比下降16.07%;鋰電儲能系統中標均價為0.574元/瓦時,同比下降47.82%。2025年1至6月,鋰電儲能EPC/PC中標均價為0.9618元/瓦時,同比下降24.09%;鋰電儲能系統中標均價為0.4848元/瓦時,同比下降29.94%。

業內人士表示,2023年以前,新能源“強配儲能”政策催生大量低質項目。由于儲能電站普遍存在“建而不用”的情況,電站開發商為控制成本,傾向采購低價電芯,擠壓儲能企業利潤。2023年至2025年,鋰電儲能系統價格跌去近八成。其中,市場價格的下跌遠超技術降本的幅度,市場均價已低于成本價,全行業面臨普遍虧損。

深耕儲能領域的鵬輝能源,其2024年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營收79.6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4.83%;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億元,同比下降685.72%。對此,鵬輝能源解釋稱,電池產業競爭加劇,雖劣質產能及低質企業加速出清,但仍無法遏制價格內卷狂潮,電芯價格已經逼近甚至跌破企業生產成本。

一位儲能頭部企業的負責人透露,過去幾年,大量資本涌入儲能行業,大部分并不賺錢,如今紛紛掉頭。對于涉儲企業來說,融資環境收緊,現金流承壓,企業紛紛選擇回歸理性。

據CESA儲能應用分會數據庫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已有至少15個儲能產能類、電站類項目相繼終止、延期,儲能產能類涉及的技術類型包括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儲能逆變器、系統集成等項目,電站類涉及獨立儲能、光儲、壓縮空氣等項目,涉及的投資資金超百億元。

“內卷”卷出“外傷”

在競逐海外市場的過程中,我國新型儲能企業憑借技術優勢、產業優勢、布局優勢,在國際市場表現出明顯的發展潛力和競爭力。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統計,2024年中國儲能企業全年簽約海外訂單規模突破150GWh,業務覆蓋美洲、歐洲、澳洲、中東等全球主要市場。其中,電池類與光儲類企業占比超87%。2025年上半年,海外訂單規模163GWh,同比增長246%,業務覆蓋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涉及出海企業超50家。

國內儲能企業競逐海外市場以破“內卷”,但現實似乎是“同質低價”卷海外。多家企業反映,海外中標價正在快速追平國內市場。許多企業不僅沒有形成溢價能力,就連合理的利潤都難以賺到。

“儲能電池的安全性關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其產品安全涉及前端的制造、后端的管理系統以及系統集成,需要完善的測試評價標準體系?!?a href="http://www.lbmed.com.cn/quote/stockdetail/index.html?code=601117.SS&codeName=中國化學&type=5&crumb=股票,中國化學&announ=l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3875B0;">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原秘書長劉彥龍說,此前標準體系滯后于產業發展速度,不利于海外市場拓展。

劉彥龍認為,新型儲能領域多種技術加速創新迭代,海外儲能市場的博弈將更加激烈。

破局需規范與創新“雙管齊下”

國際能源署預測,全球儲能裝機容量到2026年將達270GW左右。對于中國新型儲能產業來說,布局海外成為大勢所趨。

2024年以來,多個儲能行業協會和機構相繼召開會議,陽光電源、寧德時代、遠景儲能等多家頭部企業參與,明確提出反對低于成本價中標等,以行業自律公約倡導“反內卷式競爭”。

CNESA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表示,儲能產業正處于關鍵發展階段,聯盟將發揮紐帶作用,依托企業力量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從協作走向協同攻堅,破除行業內卷式競爭。

“現在也在參考原來風電內卷環境下的模式,嚴格限制低于成本價投標,在儲能方面希望能夠讓頭部企業帶起頭來,成立一個反低于成本價投標、反低于成本價銷售的聯盟?!碧飸c軍透露,業內已意識到規范市場的緊迫性,一系列規范市場的舉措正在推進。

7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見稿)》,其中關于完善低價傾銷認定標準等內容,為儲能行業破解“價格戰”困局帶來希望。

8月1日起,我國首部強制性國標《電能存儲系統用鋰蓄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落地實施,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了應用于電能存儲系統用鋰蓄電池和電池組的安全要求,劃定了行業生存紅線。寧德時代等20余家頭部企業產品率先通關。

“依法依規治理無序競爭和發布強制性國標,將給混亂的市場秩序套上‘緊箍咒’?!睒I內人士期待,后續能盡快明確違規界定和懲處標準,讓政策落地有聲,切實引導儲能行業回歸理性競爭、健康發展的正軌。

從企業自身來看,增強內生動力仍是發展的硬道理。上海海優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愛民說,一些中小新能源企業應摒棄“拿來主義”,不能等待頭部企業的專利和經驗,而應主動轉變觀念,提升技術研發和運營管理能力。

天合光能聯席總裁高紀慶認為,儲能正處于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面對多場景需求快速增長和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現狀,應加快拓展智能電網、電動交通、數據中心等多元化應用場景,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以拓展應用場景謀劃未來,通過跨界合作激發產業鏈活力。

“產線是有生命周期的,更大容量的電芯上來以后,現有的這些產能會升級換代?!碧飸c軍表示,在這一過程中,落后產能將被淘汰,實現產能的自我優化與平衡,推動行業向更高質量發展。

雖然技術創新是破解盈利困境的關鍵,但創新思路與創新產品同等重要。田慶軍認為:“產品只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甲方提供的解決方案如果能有差異化,才可以真正幫客戶實現價值創造。以遠景為例,我們重點發展交易和構網技術,一是在電力市場幫助投資商賺取更多收益,二是在赤峰做離網制氫氨、零碳產業園,讓儲能在其中扮演構網甚至智能電網的角色,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p>

相關專家表示,中國儲能產業已站在關鍵轉折點。未來還需從制度設計、行業治理、產業協同和金融工具等方面同步破題,才能真正夯實產業競爭力,推動行業在規范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更多儲能項目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站穩腳跟,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增長。

?

編輯:吳鄭思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