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又做多 外資增配中國資產已成共識
外資近期高頻調研中國資產并實現單月46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背后是中國資產估值優勢顯著、對外開放政策持續優化、企業盈利逐步修復以及科技賽道創新突破形成的多重吸引力,這一積極配置趨勢預計將穩步延續。
持續看多并增配中國核心資產已成市場共識。近期,外資機構不僅通過高頻調研深入甄選標的,更在調研后迅速進行實質性配置,凸顯看多中國A股市場長期價值的清晰邏輯。
據數據統計,自9月份以來截至10月13日,高盛、摩根士丹利、貝萊德等254家外資機構合計調研A股上市公司648次,其中Point72資產管理公司調研20次,排名首位。與此同時,資金端動作同步跟進,摩根士丹利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9月份,凈流入中國股市的外資反彈至46億美元,創下自2024年11月份以來單月最高。
市場普遍認為,外資近期高頻調研中國資產并實現單月46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背后是中國資產估值優勢顯著、對外開放政策持續優化、企業盈利逐步修復以及科技賽道創新突破形成的多重吸引力,這一積極配置趨勢預計將穩步延續。
錨定科技成長與高股息賽道
從市場選擇來看,在全球資本加速配置中國資產的過程中,A股與港股已形成功能互補、協同發力的“雙輪驅動”格局。
一方面,A股依托顯著的估值優勢、相對穩健的市場波動特征,以及覆蓋金融、消費、高端制造、硬科技等全行業的完備體系,持續吸引外資以真金白銀加倉中國資產。另一方面,港股憑借機構投資者占比超60%的成熟市場屬性、新經濟企業聚集度高的結構優勢,為外資配置中國資產提供“通道”。
據數據統計,截至10月10日,外資機構通過陸股通持有的A股股份達1227.25億股,相較2024年12月末增加5.72億股,在美聯儲降息釋放全球流動性、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提升的背景下,外資對A股的配置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值得關注的是,高盛日前發布觀點稱,維持對A股和H股的超配評級,并預測未來12個月兩個市場的潛在上行空間分別為8%和3%。這一判斷凸顯出中國資產在全球投資組合中的重要價值。
行業配置上,外資機構普遍采用“成長龍頭+高股息藍籌”的策略。瑞銀證券數據顯示,二季度北向資金大幅流入信息技術與工業板塊,AI、半導體等科技賽道獲重點布局;同時,銀行、有色金屬等高股息行業持續受青睞,其中銀行股因股息率優勢成為外資增配首選。
外資調研軌跡也印證了這一趨勢。9月份以來,外資機構在調研A股公司的過程中,除聚焦業績與研發進展外,AI應用落地、海外市場開拓等也成為核心關切點,這反映出外資對中國產業升級紅利的深度挖掘意愿。
以Point72資產管理公司為例,其近期調研的20家A股公司中,4家為高股息銀行股,7家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清晰展現出外資對產業升級紅利與估值安全墊的雙重追求。
外資持續看多中國資產
事實上,外資對中國資產的持續購入,本質是全球資本在多重因素共振下,對中國資產內在價值的重新審視與評估。這種價值重估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全球流動性格局重塑、中國經濟韌性凸顯、新質生產力崛起釋放產業紅利的三重核心支撐,共同構成了外資堅定看多中國資產的底層邏輯。
首先,美元走弱引發的全球資本再配置成為重要推手。2025年以來,美國經濟相對優勢削弱,歐洲加速財政刺激,推動資金從美國市場流向估值洼地。
南方基金副總裁、基金經理史博在第十九屆上市公司價值評選專家評審會上表示,本輪市場變化最大的是中國資產價格系統性提升。價格提升的宏觀大背景是美元資產的變動,美元貶值帶來了多重效果,一方面是黃金等資產的價值提升,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中國資產價格的提升。
其次,中國經濟的超預期表現筑牢信心根基。在消費與投資端政策支持下,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5.3%。二季度數據公布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投行集體上調全年增長預測。與此同時,政策層面持續釋放積極信號。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降準降息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QFII/RQFII參與ETF期權交易的新規自10月9日起正式實施,為外資提供了關鍵風險管理工具,進一步優化了市場準入環境。
再次,科技突破與產業升級成為吸引外資的“強磁極”。在AI硬件、人形機器人、創新藥等領域,中國企業已形成全產業鏈優勢。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創新動能,全市場研發投入超8100億元,同比增長3.27%,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近2個百分點。
“當前中國資產價值重估進程加速?!鼻昂i_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對記者表示,從時間維度看,A股科技行情已運行十余年,港股科技板塊啟動僅一年左右,行情遠未結束;從市值維度看,中國頭部互聯網巨頭市值為萬億元人民幣量級,美國同業則是萬億美元級別,上漲空間可觀。
?
編輯:王菁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