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加減乘除”中的發展密碼——從“四則運算”解析“十四五”中國經濟

中國證券報|2025年10月14日
閱讀量: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總量接連跨越三大臺階,逼近140萬億元,年均5.5%的增速托舉起超35萬億元的巨大增量,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2024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長42%,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11.6%,減稅降費規模預計達10.5萬億元……一串串沉甸甸的數據,勾勒出大國經濟巨輪在風浪中穩健前行的厚重底色。

abc60a609c3d4af9a92059ea00d38c7e.png

新華財經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張勤峰 倪銘婭 歐陽劍環 連潤)五年中流擊水、揚帆奮楫,五載春華秋實、碩果盈枝。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總量接連跨越三大臺階,逼近140萬億元,年均5.5%的增速托舉起超35萬億元的巨大增量,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2024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長42%,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11.6%,減稅降費規模預計達10.5萬億元……一串串沉甸甸的數據,勾勒出大國經濟巨輪在風浪中穩健前行的厚重底色。

這背后是一套蘊含辯證法的“四則運算”:以政策“減法”換發展“加法”,以制度“除法”創增長“乘法”,在“舍”與“得”、“破”與“立”的實踐中,實現總量之增、基礎之實、格局之新、循環之暢。

“加”速度,“強”根基

新近通車的貴州花江峽谷大橋凌空跨越天險,將兩岸車程從2個多小時壓縮至2分鐘左右。這座橋面距水面625米、主跨1420米的超級工程,在高度與跨徑上“橫豎”都拿下了世界第一的桂冠,成為中國經濟實力與科技自強的又一生動注腳。

“十四五”時期,“中國號”巨輪經受住了重大風險考驗,經濟發展取得一系列新進展、新突破。

五年間,中國經濟增量預計超35萬億元?!跋喈斢谠僭煲粋€長三角,也超過了世界排名第三國家的經濟總量?!眹野l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說。

這一數據背后,是年均5.5%的增速與對世界經濟增長30%左右的貢獻率。

五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基礎愈發堅實。

2024年糧食總產量突破1.4萬億斤,較2020年增產740億斤,大國糧倉愈加殷實;制造業增加值五年增量預計達8萬億元,總體規模連續15年領跑全球,工業脊梁更加堅挺?!叭隆苯洕急瘸掷m提高,科技創新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核心驅動力。

五年來,我國國際影響力實現新提升。

2024年我國經濟總量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約18.9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7%左右,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地位穩固。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經濟發展最穩定、最可靠的動力源。

“減”束縛,“增”活力

“減”法難做,但實踐表明,這恰恰是激發市場活力的關鍵一招。五年來,統籌實施結構性減稅降費與優化營商環境,一場“減”法改革在華夏大地縱深推進。

超10萬億元!

“十四五”時期,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預計達10.5萬億元;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占比達36.7%,民營經濟受益超七成。

政策精準“滴灌”讓企業輕裝上陣。云南玉溪,主營硅酸鈣板的易門三樂科技板材制造有限公司曾因市場擠壓步履維艱,當地稅務部門精準推送稅惠政策,2024年為其減免稅費超140萬元,企業不僅緩過勁來,更在2025年成功開拓國際市場?!?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痹摴矩攧肇撠熑死詈Q嗾f。

61.5萬戶!

“十四五”時期,我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不斷優化、力度不斷加大。2024年度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32萬億元、享受戶數61.5萬戶,較2021年度分別增長25.5%和16.7%。

一減一增之間,企業發展內生動力被有效激活。河北保定,河北英虎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加緊裝配新一代智能收割機,該公司財務負責人算了一筆賬:“2024年我們享受稅費優惠超2800萬元,這筆‘省下來’的資金直接投向了研發端,成為產品升級的加速器?!?/p>

0!

“十四五”時期,我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從2020年版的123項縮減至2025年版的106項,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制造業條目全面清零,推動“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江西贛州,“一網通辦”改革全面推行,審批環節、材料、時限均壓減36%以上;河北定州,工程建設項目“交地即發四證”改革,將審批時間由31天壓減至1天……

正如專家所言,高質量發展的“加減法”本質是辯證法:減去不合理的負擔與壁壘,增加的是制度的競爭力與發展的可持續性。

通過精準實施結構性減稅降費與系統性優化營商環境,我國以政策端的“減法”換取了發展動能的“加法”——經濟底盤鞏固、發展活力釋放、創新動力增強。

“乘”效應,“新”格局

2025年盛夏,國產大型客機C919執飛的新航線加快拓展。這架凝聚了無數科技突破的“大國重器”翱翔藍天,牽引著新材料、精密制造等高端產業鏈協同起飛。這正是“十四五”期間,創新驅動與內需潛力相互激蕩、產生乘數效應的生動縮影。

——創新驅動,研發投入催生倍數產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其產出遠非簡單疊加?!笆奈濉逼陂g,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1.6%,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巨大投入催生了顯著倍增成果——2024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長42%……每1元的研發投入,都在撬動數倍于自身的經濟增量。

哈爾濱工業大學商學院院長馬濤以DeepSeek為例說:“當一項底層技術突破(如大模型)出現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會快速適配,催生API服務、算力優化、行業解決方案等新市場?!?/p>

——內需釋放,超大市場輸出規模效應。

我國擁有全球最具潛力的內需市場,這是產生乘數效應的深厚基底。過去四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86.4%,其中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為56.2%,比“十三五”時期提高8.6個百分點。超大規模市場如同一個放大器,讓新產品、新業態能迅速形成規模效應。

“樂奇,付款10元?!迸宕骱贾蒽`伴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智能眼鏡Rokid Glasses,用戶只需“看一下”收錢碼并說出口令,便可輕松完成支付。京東平臺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AI智能眼鏡成交量同比增長7倍,展現了新興品類的市場爆發力。

——綠色轉型,低碳發展實現長期賦能。

綠色發展并非只有投入,更是為未來積累無限可能?!笆奈濉逼陂g,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11.6%,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升至60%左右。這場深刻的能源革命,不僅賦能我國傳統產業綠色升級,也為全球綠色轉型貢獻中國力量。

創新、內需、綠色三重乘數效應疊加,中國經濟發展的勢更加昂揚,質更加鮮亮。正如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所言,中國通過精準的宏觀治理和深層次改革,有效應對了外部不確定性,鞏固和增強了經濟向新向好的態勢。

“除”梗阻,“暢”循環

被譽為“空中絲綢之路”新樞紐的湖北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已累計開通45條國際貨運航線,2025年以來拉動湖北省外貿增長6.1個百分點?;êC場的崛起,彰顯了中國以改革“除梗阻,暢循環”的堅定決心。

五年來,我國以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制度型開放打通國際國內循環堵點,為高質量發展清障護航。

——破除壁壘,統一大市場立梁架柱?!笆奈濉逼陂g,全國累計集中清理4000余件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與做法,這場“刀刃向內”的改革,顯著提升了市場效率。

省際貿易活躍度是衡量市場融合程度的關鍵指標。稅收大數據顯示,2025年前4個月,全國省際貿易銷售額占全部銷售收入比重為40.4%,較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負責人表示,破除壁壘改革正從“單點突破”向“系統集成”邁進,未來將進一步聚焦要素流動、規則銜接等關鍵領域,持續釋放制度紅利。

——打通動脈,立體網絡聯通中外?;A設施的“硬聯通”與規則的“軟聯通”雙管齊下,有效清除流通領域的梗阻。在湖北陽邏國際港,5G智能調度系統讓集裝箱鐵水聯運效率提升超20%;在光谷貨站,貨物全流程轉運時間壓縮至20分鐘。

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表示,要持續推動基礎設施“硬聯通”與規則標準“軟聯通”深度融合,讓“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加快照進現實。

——清除障礙,創新活力噴涌而出。通過清除創新路上的“攔路虎”,科技潛能得到極大釋放。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已躍升至第10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發展之道,舍得之間——舍去冗余枷鎖,得來市場活力;破除機制梗阻,贏得循環暢通,這也將持續轉化為驅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強勁動能。

“回顧‘十四五’這五年,遇到的困難問題比預計的要多,取得的成果成效比預期的要好?!编崠艥嵳f,展望未來,“十五五”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

?

編輯:劉潤榕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