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 國內外金融監管掌舵人集體發聲

新華財經|2025年10月27日
閱讀量: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回應了市場近期關注的熱點問題,強調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保持社會融資條件相對寬松。會上,他表示人民銀行將恢復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并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銀機構提供流動性機制安排。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優化數字人民幣管理體系,支持更多商業銀行成為數字人民幣業務運營機構。同時,繼續打擊境內虛擬貨幣的經營和炒作。

新華財經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劉玉龍、董道勇)27日下午,以“創新、變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發展”為主題的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開幕。當天,來自金融監管部門、國際金融組織的嘉賓圍繞優化金融機構體系、建強金融基礎設施、加強金融監管、穩步擴大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等展開研討,探究在新起點上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回應了市場近期關注的熱點問題,強調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保持社會融資條件相對寬松。會上,他表示人民銀行將恢復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并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銀機構提供流動性機制安排。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優化數字人民幣管理體系,支持更多商業銀行成為數字人民幣業務運營機構。同時,繼續打擊境內虛擬貨幣的經營和炒作。

潘功勝還提出,人民銀行正在研究實施一次性的個人信用救濟政策,對于疫情以來違約在一定金額以下且已歸還貸款的個人違約信息,將在征信系統中不予展示。

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表示,將著力提升經濟金融適配性,更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金融業發展動力和活力;更好統籌金融發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我們將推動構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協同、投資于物與投資于人并重、融資期限與產業發展匹配、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聯動的金融服務新模式,強化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助力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崩钤茲杀硎?,將聚焦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為傳統產業優化提升、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壯大提供更多金融資源。錨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完善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堅持強本強基,增強資本市場包容性、吸引力,并提出四方面的考慮。包括縱深推進板塊改革、夯實市場穩定的基礎、穩妥推進制度型開放、防風險和強監管。

吳清介紹,將啟動實施深化創業板改革,設置更加契合新興領域和未來產業創新創業企業特征的上市標準,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提供更加精準、包容的金融服務。證監會將堅持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持續推動北交所高質量發展,暢通三、四板對接機制。將夯實市場穩定內在基礎,擇機推出再融資儲架發行制度。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紅回購增持力度。著力發揮中長期資金“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努力完善“長錢長投”市場生態。將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穩步擴大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優化工作方案》,努力為各類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透明、便利、高效的制度環境。筑牢防風險、強監管的堅固防線,大力提升投資者權益保護質效。發布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保護的若干意見,推出23項務實舉措,不斷扎牢織密投資者保護“安全網”。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表示,近年來,全球經貿活動展現出較強韌性,這種韌性背后是科技驅動和開放合作兩大關鍵力量。外匯領域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為各類主體有效配置外匯資源和管理匯率風險,更好參與全球經貿合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聚焦貿易便利化,近期國家外匯局將新出臺9條政策措施,更大力度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朱鶴新介紹說,這9條政策措施主要是擴大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范圍和軋差結算業務種類,優化貿易新業態主體外匯資金結算,放寬服務貿易代墊業務管理等。近期還將發布實施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資金管理等政策,并在自貿試驗區實施集成式外匯管理改革創新,助力拓展自主開放新局面。他表示,將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賦能智慧監管,強化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有效防范外部風險沖擊,為促進開放合作、提升經貿韌性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展現出了韌性,但其表現仍低于歷史趨勢。她指出,近期經濟向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反映了高度寬松的金融環境。作為監管者和市場參與者,必須對新生事物與未知領域保持適當的敬畏。當利用人工智能的潛力和管理人工智能將帶來的巨大沖擊時,必須不斷努力,更好理解人工智能對生產力的影響,人工智能在什么時間、哪些領域能帶來多少效益,在滿懷興奮迎接新技術的同時,仍需謹慎行事、保持警惕,腳踏實地。

國際清算銀行(BIS)總經理巴勃羅·埃爾南德斯·德科斯表示,亞洲正日益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關鍵支柱。從金融層面看,亞洲市場已實現顯著深化,本幣債券和股票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流動性持續增強,國際投資者在該地區的活躍度也持續上升。他表示,雖然亞洲金融體系目前仍以銀行為主導,但在過去十年間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十分迅猛。中國正體現出這一區域性趨勢:通過債券通、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接入市機制,以及近期推出的互換通等舉措,中國金融市場的深度和流動性不斷增強。這些改革顯著改善了市場的運行效率和開放程度,尤其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更廣泛的準入渠道。

歐洲穩定機制(ESM)總裁皮埃爾·格拉梅尼亞表示,應攜手維護金融穩定,所有多邊金融機構,都應迅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包括氣候變化、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工智能等變革性新技術。如果多邊機構團結協作并優勢互補,我們將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他指出,亞洲投資者,尤其是中國投資者,多年以來持續認購歐洲穩定機制債券,這不僅有助于維護金融穩定,也推動了全球多邊合作的發展。

?

編輯:幸驪莎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