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解讀】恢復購債“提上日程” 債市年末平穩運行將獲重要支撐
機構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財貨”配合為重點,后續化債需求帶來的寬財政加碼對債市供求形成擾動,“寬貨幣”配合“寬財政”必要性提升。

新華財經北京10月27日電(王菁)貨幣政策工具箱在債市關鍵時刻再次開啟,這一雙向靈活調節舉措為市場注入長期流動性,促進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同發力。
2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今年初,考慮到債券市場供求不平衡壓力較大等暫停了國債買賣,目前債市整體運行良好,將恢復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
消息一出,債市現券收益率直線下行,長券表現更加強勢。截至日內尾盤,10年期國開債“25國開15”收益率下行4.95BPs報1.8675%,10年期國債“25附息國債16”收益率下行4.5BPs報1.80%,30年期國債“25超長特別國債06”收益率下行5.25BPs報2.16%。

“寬貨幣”配合“寬財政”必要性提升
近期,業內不少機構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財貨”配合為重點,后續化債需求帶來的寬財政加碼對債市供求形成擾動,“寬貨幣”配合“寬財政”必要性提升。
潘功勝稍早表示,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長期流動性安排,保持社會融資條件相對寬松,同時繼續完善貨幣政策框架。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新華財經表示,“今年以來,國債和地方債發行量明顯增加。年末地方政府債動用結存限額,寬財繼續政發力的環境下,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既有效配合財政端發力,也有助于穩定債市利率運行?!?/p>
“年初央行暫停國債買賣,主要源于國債市場供不應求?!泵髅髦赋?,從全年看,政府債供給整體高于往年同期,央行恢復國債買賣,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中長期流動性供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強化央行對債市收益率曲線的引導,“保障貨幣政策順暢傳導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信達證券研究員李一爽在報告中曾預測:“央行重啟購債已經漸行漸近,我們認為四季度甚至10月有較大的概率落地?!?這一預測如今得到驗證。李一爽提到,“近三年政府債凈融資復合增速達到了24%,債券付息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也持續上升,2024年已接近5%?!?/p>
“當然,隨著國債買賣恢復,國債收益率曲線也將更加平穩,期限利差有望收窄,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有效下降?!泵髅餮a充道。
李一爽也強調稱,“央行通過國債買賣平抑利率的波動也是維持財政可持續性的重要舉措?!?/p>
年末前債市表現或可“多一分期待”
某國有大行研究院分析師則從流動性角度進行了分析。他指出:“當前,央行持有的國債仍以短期居多,雖然央行表內政府債到期不會回籠基礎貨幣,但是在短債逐漸到期的情況下,為穩定表內政府債資產,仍有擇機購債的必要?!?/p>
從債券市場走勢看,李一爽在近期報告預測稱,“在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至1.83%后,恐慌情緒已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釋放。從微觀數據上看,交易盤仍在持續凈賣出的背景下,配置盤的大量買入已經使利率有所回落,這也是利率進入頂部區間的信號?!?/p>
實際上,潘功勝在論壇上也透露了相關政策信號,表示人民銀行將“綜合平衡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和防范金融市場道德風險,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銀機構提供流動性的機制安排”。
稍早,潘功勝還明確表示:“實踐中,人民銀行根據基礎貨幣投放需要,兼顧債券市場供求和收益率曲線形態變化等情況,靈活開展國債買賣雙向操作,保障貨幣政策順暢傳導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p>
對于這一舉措的前期“伏筆”,亦有資深債市投資人對新華財經透露稱,“此前,中債登、同業拆借中心宣布將聯合推出集中債券借貸業務,在債券回購的質押券解凍后,融出方可將獲得這些質押券納入可借范圍,這也有望增加債市的流動性?!?/p>
“這些操作當時就被不少機構觀測到,認為可能也是央行重啟購債前的準備,并似乎預測了重啟時間點已‘不遠’?!鼻笆鐾顿Y人稱。
“債市交易員們已在緊鑼密鼓地調整投資組合。隨著央行流動性支持政策的持續發力,四季度債市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同發力的背景下穩定性有望增強?!痹撏顿Y人還預計稱,隨著國債買賣操作恢復,央行對債市收益率曲線的引導作用將更加明顯,亦可對年底至明年初的債券市場表現多一分期待。
?
編輯:王柘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