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全球經貿韌性與中國貢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的主題演講

新華財經|2025年10月27日
閱讀量:

新華財經北京10月27日電 10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全文如下:

全球經貿韌性與中國貢獻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的主題演講

(2025年10月27日)

尊敬的何立峰副總理、尹力書記,殷勇市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參加本屆金融街論壇。剛才何立峰副總理發表了重要講話,對金融系統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作出系統部署,我們將認真抓好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擘畫了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指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結合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我想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視角,就全球經貿韌性與中國貢獻,與大家談幾點思考。

近年來,面對疫情沖擊、地緣摩擦、單邊和保護主義抬頭等多重挑戰,全球經貿活動展現出較強韌性。世界銀行數據表明,2019—2024年全球貿易總額年均增長5.4%,較上個五年提高4.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在錯綜復雜形勢下,全球貿易依然較快增長。根據聯合國最新預測,今年全球貿易有望超3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這種韌性的背后,是科技驅動和開放合作兩大關鍵力量。

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為全球經貿注入新動能。人工智能爆發式發展,半導體貿易快速增長,集成電路年貿易額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全球綠色貿易迅速崛起,新能源年貿易額從十年前的百億美元擴展到近三年的千億美元以上,上升了一個量級。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催生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帶動服務貿易快速增長,2024年全球數字服務出口規模比十年前翻了一番。

另一方面,開放共贏是全球經貿穩健發展的內生動力。實踐反復證明,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既是發展之源,更是抗風險之基,也是市場經濟的自帶基因。近年來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各國和區域間多層次經貿合作更加緊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中國與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全面完成,非洲大陸自貿區正式實施,這些新成果、新突破不斷涌現,有力維護了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對增強全球經貿韌性、維護全球經貿規則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有力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國是工業門類最齊全、配套最完整的國家,通過提供優質的中國制造、穩定的中國供給,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為暢通世界經濟循環提供了強大支撐。

二是主動分享超大規模市場機遇。中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但在供給端提供穩定性,也在消費端提供廣闊市場。近五年中國年均貨物和服務進口高達3萬億美元,逐步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

三是持續打造新興領域合作增長點。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產業轉型,不斷深化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國際合作。2024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左右,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超4000億美元,是全球數字貿易的重要支撐。

四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多邊合作。中國鄭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發展中國家更好參與全球分工、融入全球貿易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與此同時,我們深入推進外匯領域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深化外匯市場發展,為各類主體有效配置外匯資源和管理匯率風險,更好參與全球經貿合作創造了良好條件。2024年,我國外匯市場交易量較2020年增長37%,涉外收支規模較2020年增長64%。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涉外收支規模為11.6萬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新高,高水平開放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越是困難時刻,越要秉持和平共處的初心,堅定合作共贏的信心。我們將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部署,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著力構建“更加便利、更加開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

一是完善“越誠信越便利”的外匯政策體系。推動銀行外匯展業改革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提質擴面,目前憑指令即可辦理業務的企業數較2020年末增長5倍以上。聚焦貿易便利化,近期我們將新出臺9條政策措施,主要是擴大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范圍和軋差結算業務種類,優化貿易新業態主體外匯資金結算,放寬服務貿易代墊業務管理,更大力度推動貿易創新發展。

二是推動外匯領域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加強改革整體謀劃,統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高質量開放,深化直接投資、跨境融資、證券投資等重點領域外匯管理改革。9月份,我們推出了跨境投融資一攬子政策,近期還將發布實施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資金管理等政策,并在自貿試驗區實施集成式外匯管理改革創新,助力拓展自主開放新局面。

三是提高開放條件下外匯監管和風險防控能力。加強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賦能智慧監管,強化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提升打擊違法違規活動效能,有效防范外部風險沖擊,為促進開放合作、提升經貿韌性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北京作為祖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和科技創新中心。近三年來,北京貨物貿易總額連續超過3.6萬億元,服務貿易年均增速近10%。國家外匯局將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先行先試更多首創性外匯政策,推進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科匯通”等政策提質增效,更好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和“兩區”建設,助力北京在全球經貿行穩致遠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最后,預祝本屆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

編輯:王姝睿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