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10月28日
證監會將啟動實施深化創業板改革 擇機推出再融資儲架發行制度;證監會印發《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優化工作方案》;首批增量科創成長層公司今日上市;“撈金”實力僅次于黃金 “三重共振”催化銅價飆升。
新華財經北京10月28日電 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今年初,考慮到債券市場供求不平衡壓力較大、市場風險有所累積,人民銀行暫停了國債買賣。目前,債市整體運行良好,人民銀行將恢復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
?證監會將啟動實施深化創業板改革 擇機推出再融資儲架發行制度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表題為《發揮投融資綜合改革牽引作用 推動“十五五”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演講。吳清表示,證監會將啟動實施深化創業板改革,設置更加契合新興領域和未來產業創新創業企業特征的上市標準,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企業提供更加精準、包容的金融服務;將擇機推出再融資儲架發行制度,進一步拓寬并購重組支持渠道;將繼續把北京作為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推動更多先行先試政策“首家”“首例”在京落地。
證監會10月27日消息,證監會近日印發《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優化工作方案》。方案以優化準入管理、便利投資運作等為著力點,力爭用兩年左右的時間,推動落實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機制的改革舉措,增強制度對境外中長期資金的吸引力,形成在岸與離岸渠道協調互補、配置型與交易型資金平衡發展、境內外證券基金期貨機構良性互動的開放新格局。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推動方案提出的各項開放優化舉措盡快落實落地,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對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的研究,不斷豐富提升對外開放制度吸引力的改革舉措。
隨著聚變能納入我國“十五五”規劃前瞻布局范疇,中國聚變能產業有望邁入戰略發展新階段。近日記者調研采訪了解到,聚變能技術正在從科學研究向工程試驗和商業應用的目標加速邁進。政策強力指引、資本密集涌入、產學研通力攻關,共同推動這場追尋“終極能源”的世紀長征迎來關鍵窗口期。在這場重塑未來能源格局的競賽中,如何把握機遇、攻克瓶頸,將決定我們在本世紀中葉能否真正點亮聚變之燈。
上海證券報
?證監會發布23項舉措加強中小投資者保護 營造有利于中小投資者公平交易的制度環境
10月2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保護的若干意見》。該文件圍繞強化發行上市、退市等過程中的投資者保護,營造有利于中小投資者公平交易的制度環境,嚴厲打擊侵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違法行為等中小投資者的重點關切,推出23項務實舉措。
?首批增量科創成長層公司今日上市 科創板包容性集聚“硬科技”動能
10月28日,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貝特等3家公司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集體上市,成為首批增量的科創板科創成長層公司。至此,科創成長層公司將達到3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將達到592家。今年6月18日,中國證監會推出進一步深化科創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包括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并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此次首批3家增量科創成長層公司上市,標志著科創板“1+6”改革的落地,也進一步彰顯了科創板對硬科技企業的包容與支持。
10月27日晚,PCB產業龍頭勝宏科技交出一份亮眼的三季報:第三季度營收為50.86億元,同比增長78.95%;凈利潤為11.02億元,同比增長260.52%。公司前三季度營收為141.17億元,同比增長83.40%;凈利潤為32.45億元,同比增長324.38%。截至10月27日,已有生益電子、大族數控、鼎泰高科等10多家PCB產業鏈上市公司披露的三季報或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行業整體呈現業績高增長態勢。與此同時,PCB的擴產潮正從制造環節向上游設備材料領域傳導,一場由AI驅動的高端化變革正在這個傳統行業全面展開。
記者近日采訪了多家外資機構和知名私募。在這些機構看來,盡管市場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投資機遇也隨之浮現:全球降息周期下,權益資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受益于AI浪潮與政策支持的科技成長板塊;黃金雖經歷調整,但其長期配置邏輯依然穩固,波動或許會創造“擊球區”;債市震蕩之下,債券仍可做組合“壓艙石”,可轉債也機會豐富。用機構的話來說,做好股、債、商品相結合的均衡布局,是四季度“收官之戰”的勝負手。
證券時報
金屬銅期貨市場迎來持續資金流入。上周五和本周一,金屬銅期貨的增倉動作明顯,沉淀資金規模達到487.58億元,成為僅次于黃金的第二大商品期貨品種。最新數據顯示,上海銅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已經站上了88300元/噸上方,倫敦LME銅報價則突破1.1萬美元/噸,雙雙逼近歷史高點。目前,市場的看漲情緒顯然處于高位。國際機構的最新預測顯示,3年來銅將再次轉為供應短缺。不斷飆升的銅價,印證了高盛發出“銅是未來新石油”的判斷。電網升級、人工智能與新能源形成的“三重共振”,讓銅躍升為影響國家科技競爭力和能源安全的戰略資源。與此同時,全球第二大銅礦印尼格拉斯伯格礦區因安全事故大幅減產的“黑天鵝”事件,更是加劇了全球金屬銅供應的緊張。
10月28日,科創板科創成長層將迎來首批新注冊企業上市。記者從上交所獲悉,科創成長層技術系統改造如期完成,順利上線股票(或存托憑證)的證券簡稱添加“U”標識、加“成1/成”標簽。據悉,行情終端和交易終端對科創板科創成長層股票簡稱后添加特殊標識“U”,對存量股票添加標簽“成1”,提示信息為“存量科創成長層股票”,對新注冊股票添加標簽“成”,提示信息為“新注冊科創成長層股票”。截至目前,共計758萬個投資者賬戶開通了科創成長層交易權限,是存量投資者活躍賬戶的1.26倍。
?籌劃控制權易主數量創紀錄 產業協同資本賦能 重構上市公司價值
今年以來,A股市場上市公司籌劃控制權易主案例數量大幅增加,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部分控制權易主公司股價連續漲停,其中上緯新材年內漲幅更是超過15倍,天普股份等亦連續一字漲停,成為市場焦點。在政策護航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年內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案例數量已突破100家并創出年度歷史新高。此前易主潮以國有資本為主導力量,多通過行政手段或政策引導參與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本輪易主潮則呈現“國資+民企+私募”等眾多主體參與的局面。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成功實現控制權變更的公司,從籌劃到完成的耗時中位數僅為75天,創出最快紀錄。其中,焦作萬方、利源股份、三佳科技、神劍股份等公司控制權交易耗時均不足30天就宣告完成。
證券日報
近期,公募基金發行市場呈現出“量減效增”的獨特格局。公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以認購起始日為統計口徑,本周(10月27日至11月2日)全市場新發行25只公募產品,較前一周的30只下降了16.67%。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基金的募集效率顯著提升,本周新產品的平均認購天數由前一周的27.8天縮短至21.92天,資金募集節奏明顯加快。數據顯示,在本周發行的25只新產品中,權益類基金數量達到20只,占比高達八成。其中,股票型基金共有11只,并以被動指數型產品為主導;另有9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同期發售。
截至10月27日,A股CPO(共封裝光學)概念板塊中已有12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報,其中,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永鼎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光模塊企業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實現增長。智參智庫特聘專家袁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光模塊行業景氣度提升,行業整體需求持續回暖,光模塊高端產品的出貨量快速增長。這一趨勢已傳導至企業端,推動多家光模塊上市公司業績向好。
近日,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布消息稱,我國實現了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聲半導體單光子探測器的量產落地,標志著我國單光子探測技術進入領跑階段。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我國量子科技或將通過三種路徑貢獻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是量子設備制造促進產業規模擴張;二是賦能醫藥、金融等產業升級;三是催生量子AI、量子物聯網等新業態。中國報告大廳網數據顯示,我國量子科技市場規模預計到2029年將增至97.58億美元。2024年至2029年復合年增長率預估為37.45%。
?
編輯:王媛媛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