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財經分析】主動權益基金業績回暖 “翻倍基”批量涌現

新華財經|2025年08月11日
閱讀量:

隨著A股市場回暖,主動權益基金業績顯著反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九成主動權益基金產品實現正收益,4300多只主動權益基金年內平均收益近14%。截至8月6日的近一年內,市場上有43只主動權益基金漲幅超100%。

暫無

新華財經廣州8月11日電(記者孟盈如)今年7月以來,上證指數持續走高,多次創出年內新高,并一舉突破3600點,這也是繼2007年、2015年、2021年之后,滬指第四次站穩3600點。隨著A股市場回暖,主動權益基金業績顯著反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九成主動權益基金產品實現正收益,4300多只主動權益基金年內平均收益近14%。截至8月6日的近一年內,市場上有43只主動權益基金漲幅超100%。

自2024年9月以來,A股與港股呈現多板塊輪動上漲態勢,紅利、人工智能、銀行及創新藥等先后表現活躍,市場情緒得到提振。隨著市場回暖,過去幾年遇冷的主動權益基金重回投資者視野。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年內有37家基金管理人的80只主動權益基金漲幅超60%,主要來自易方達、匯添富、廣發等權益投資實力較強的頭部公募。

如果將時間拉長至一年,截至8月6日,市場上有43只主動權益基金漲幅超100%,分別來自26家基金管理人,其中易方達誕生了4只“翻倍基”,數量在27家管理人中排名第一;廣發、南方、平安、信達澳亞緊隨其后,各有3只。

在本輪市場行情中,以AI為代表的科技板塊和以創新藥為代表的醫藥板塊漲勢強勁。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中證創新藥產業指數近一年分別漲超60%、40%。

而近年來表現較好的主動權益基金,有不少也是因為把握住了醫藥或科技板塊機會。比如今年漲幅超60%的80只主動權益基金中,醫療醫藥行業主題產品占比過半,據統計,僅名稱帶“醫藥”“醫療”“健康”字樣的產品就有49只,還有部分產品底層資產也投向醫藥醫療板塊;其余包括部分科技、先進制造主題基金或主要投向電子、通信等板塊的科技成長風格產品。

對于漲幅較大的創新藥板塊,多名基金經理認為行情具備可持續性。易方達醫藥生物基金經理楊楨霄在二季報中分析,中國創新藥產業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他高度認可當前產業趨勢的高度、強度和持續性,在原有超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配置比例。

匯添富醫療服務基金經理張韡判斷,醫藥行業未來2-3年會持續展現出較好的抗周期性和科技屬性,將堅守投資主線、聚焦中長期看好的方向布局:一是創新藥,產品有全球競爭力和成長空間的pharma和biotech;二是進口替代率低、壁壘高的優秀設備耗材龍頭。

中銀港股通醫藥基金經理鄭寧認為,這一輪創新藥的股價表現是分子端盈利驅動的,這幾年可能看到創新藥板塊的利潤爆發,因此預計這一輪行情的持續性會比較強。但部分三四線標的在股價上階段性跑贏了行業龍頭,但其不確定性定價并不便宜。

而對于近年表現較優、長期潛力較大的科技板塊,永贏科技智選基金經理任桀認為,云計算雖然是一個具有長期邏輯的板塊,但前期已經累積了一定的漲幅,未來不可避免會出現調整與波動。將重點關注GPT-5、Grok4等前沿模型的發布、新興應用的發展,以及OpenAI/Anthropic、海外云和芯片廠商、國內相關公司如光通信(CPO)、PCB等的經營狀態,積極挖掘全球云計算產業的投資機會。

易方達先鋒成長基金經理武陽認為,自動駕駛和機器人是生成式AI在物理世界的兩個映射,也將迎來行業的成長拐點,是一直看好的成長性領域,但當前技術路徑變化較快、競爭格局變得更為不確定,需等待更確定的投資機會。對于長期成長性好的行業,如互聯網、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將持續跟蹤個股基本面、理性判斷后進行配置。

近一年的43只“翻倍基”,有9只為北交所兩年定開產品。自2024年9月以來,北交所行情火熱,其代表性指數北證50大幅拉升。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北證50指數近一年漲幅超110%,包括易方達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等在內的北交所主題基金也表現優異,均跑贏該指數,其中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以近一年超200%的漲幅排名同類第一。

對于表現亮眼的北交所板塊,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基金經理冷文鵬認為,北交所整體來看仍處高位,估值呈現一定程度泡沫化,需要通過業績增長逐步消化。但綜合年報、一季報披露情況及未來業績預期,中長期來看仍具備一定投資性價比,遠期可以保持適度樂觀,不過短期仍需適度謹慎。

盡管基金業績回暖,但由于近幾年的基金業績波動虧損嚴重,市場重建對主動權益基金的信任仍需要時間。

從三年期維度來看,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全市場共有90只主動權益基金近三年年化收益率達到15%以上,這90只基金分別來自40家基金管理人,其中易方達有7只產品在列,數量居首;匯添富、南方各有5只,并列第二位。

在過去三年的市場環境中,主動權益基金經歷了低谷期。以過去三年的時間區間進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萬得全A指數年化收益率為3.19%,而對全市場主動權益基金比較有代表性的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年化收益率僅為-1.99%。

如果將時間拉長至近5年,以2020年8月牛市中段為起點,截至8月6日年化收益率超過15%的主動權益基金數量大幅減少,僅有21只產品,分別來自15家基金管理人。其中,華商以4只產品居首,易方達、華夏、東吳各占2只,其余11家管理人各有1只產品。

今年5月,證監會發布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對基金投資收益實施長周期考核機制,其中三年以上中長期收益考核權重不低于80%,提升投資者對主動權益基金的信心。

?

編輯:胡晨曦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