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11月17日

新華財經|2025年11月17日
閱讀量:

未上市先評級,ESG重塑企業市值管理邏輯;權益類產品“唱主角”,年內新發基金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險資“買買買”模式升級,股票和基金持倉再創新高。

新華財經北京11月17日電 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從軟約束到硬指標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邁入新階段

《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已發布實施一周年。一年來,隨著諸多聚焦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舉措相繼出臺,市值管理工具箱日漸豐富,上市公司積極運用分紅回購、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方式提升投資價值。市場人士分析,隨著市值管理從軟約束變為硬指標,上市公司將借力多元化工具進一步提升投資價值,積極回報投資者。

??未上市先評級 ESG重塑企業市值管理邏輯

ESG已成為影響企業市值定價的因素之一,不少企業在籌備上市期間對自身ESG評級進行預估,為上市融資做準備。從資本配置到輿情管理,ESG正通過雙重路徑重塑企業價值評估體系。而ESG中的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大維度議題,也以不同方式對企業市值產生影響。專家表示,ESG不再是表面文章,而是企業規避風險、吸引資本、實現市值長期增長的現實路徑,中國企業市值管理的全新范式已然確立。

??金價居高不下 黃金消費現新趨勢

近期,國際金價高位震蕩,國內首飾金價格也居高不下,不少品牌黃金珠寶商足金飾品報價突破1300元/克大關,回收價則突破900元/克大關。在此背景下,黃金消費出現新趨勢,輕克重黃金產品、金條等受到消費者青睞。近期,國際金價高位震蕩,國內首飾金價格也居高不下,不少品牌黃金珠寶商足金飾品報價突破1300元/克大關,回收價則突破900元/克大關。在此背景下,黃金消費出現新趨勢,輕克重黃金產品、金條等受到消費者青睞。

上海證券報

??滬指爭奪4000點關口 機構研判年末風格趨于平衡

11月以來,滬指圍繞4000點關口反復震蕩,板塊之間與板塊內部的輪動節奏均明顯加快,AI、新能源、資源品、大消費等主線均有所表現,但上漲持續性相對有限。券商研報分析認為,近期A股市場寬幅震蕩主要是受到內外因素疊加影響。一方面,海外市場風險偏好快速降溫,對A股市場形成一定傳導;另一方面,滬指在4000點關口遭遇階段性阻力,資金對前期累積漲幅較大的板塊仍存在估值消化需求。展望后市,機構認為,市場短期內仍將維持區間震蕩格局,階段性的市場風格再平衡或將持續數月。從更長時間視角來看,TMT、先進制造等代表的科技成長板塊仍有望成為引領指數突破的主力。

??權益類產品“唱主角” 年內新發基金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

年內新發基金規模已超萬億元。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今年以來共成立了1377只新基金,發行規模合計達到9959.7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只新基金提前結束募集,即將宣布成立,如若算上這些基金,年內新發基金規模已超萬億元。從目前已成立的新基金來看,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今年以來共成立了996只權益類基金,發行規模合計為5173.38億元。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年內新發權益類基金均大幅超過2024年全年。

??多家龍頭企業斬獲大單 鋰電產業鏈掀起“搶貨潮”

11月16日晚,鋰電正極材料頭部企業容百科技公告稱,公司與寧德時代近日簽訂了合作協議,寧德時代將容百科技作為鈉電正極粉料第一供應商。記者注意到,包括上述協議在內,近期鋰電產業鏈“長協”“鎖單”不斷,展現出搶產能的態勢,產業鏈的需求熱潮正在持續。近期,整個鋰電產業鏈大單不斷,提前“鎖單”“保供”的態勢還在持續。

證券時報

??ETF新發規模近2500億元 數量與規模雙創新高

今年國內ETF市場迎來跨越式發展,新成立ETF基金數量與發行規模均突破歷史紀錄,成為2004年以來發行最為活躍的一年。以基金成立日為統計口徑,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中國ETF市場年度發行數量首次突破300只整數關口,達到320只。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新成立ETF基金發行規模達2496.77億元,無論是基金數量還是募集規模,均顯著超越了過往所有年份。對比來看,2024年新成立基金169只,發行規模1217.31億元;此前的發行規模高點為2022年的1575.37億元和2021年的1914.12億元。2025年的數據無疑將ETF市場推上了一個新的量級。

??疑似“幫忙資金”帶來規模暴增 公募基金需遠離虛假繁榮

近期,部分中小基金公司規模出現“大開大合”的變動,個別小型基金公司短時間內規模從不足30億元迅猛增長至200億元級別,也有一些基金公司規??s水超90%,規模如此劇烈的波動,引發行業熱議?;饦I內人士普遍呼吁,公募管理機構應該摒棄追逐短期規模的虛假繁榮,靠真本事實現穩健發展。

??險資“買買買”模式升級 股票和基金持倉再創新高

金融監管總局最新公布的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投資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余額合計達到5.59萬億元,在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中的占比達到14.92%,逼近15%重要關口。這意味著,上述兩類保險公司合計投資于股票和基金的余額規模和占比均創下了2022年披露該數據以來的新高。

證券日報

??點心債市場加速擴容 年內發行額已近9800億元

11月14日,中國銀行發布消息稱,中國銀行作為全球協調人,先后為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美團等多家科技領軍企業在香港市場發行點心債,合計發行金額超過470億元。這些債券發行均受到離岸人民幣投融資市場熱捧,合計認購金額接近1500億元,是發行金額的3.2倍。自2022年以來,點心債發行規??焖僭鲩L。2025年以來,截至目前,全市場點心債發行總金額達9794.54億元。

??互聯互通機制穩健運行11周年 更多優化舉措在路上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運行,開創互聯互通這一全新的資本市場開放模式。如今,該機制已穩健運行11年。隨著深港通、債券通和互換通的漸次落地,互聯互通已從股票穩步拓展至債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和利率互換等資產類別,成為境內外投資者安全、便捷地開展跨境投資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渠道。

??跨境ETF規模較年初增長超117%

近期,跨境ETF交易活躍度提升,部分熱門產品出現階段性溢價。今年以來,隨著跨境ETF市場持續升溫,跨境ETF的規模也有顯著增長,截至11月16日,跨境ETF總規模已達9237.82億元,較年初增長超117%。在受訪人士看來,跨境ETF的發展既源于投資者全球資產配置需求的持續釋放,也得益于產品工具屬性完善、投資版圖不斷拓展等。其中,港股類ETF表現尤為亮眼,不僅投資回報位居前列,規模增長也實現領跑,成為跨境ETF賽道中的重要增長引擎。

?

編輯:羅浩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傳播矩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