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解讀】銀行間經紀業務新規落地 市場監管將迎里程碑式變革
走過征求意見階段,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布的《銀行間市場經紀業務管理辦法》以更加精準的監管語言和更具操作性的具體要求,為明年起的銀行間市場相關業務勾勒出一幅更加透明、規范的發展藍圖。

新華財經北京11月14日電(王菁)“底線思維與包容審慎相結合,既防風險,也促發展,體現出金融監管的成熟與前瞻?!?1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發布《銀行間市場經紀業務管理辦法》(簡稱《辦法》),這一備受市場關注的規章將自2026年1月1日起實施。
業內人士對新華財經表示,相比今年7月的征求意見稿,正式出臺的《辦法》在保持總體框架穩定的基礎上,對業務范圍、人員資質、禁止性行為等關鍵條款進行了多處微調,體現出監管機構對市場反饋的高度重視與制度設計的進一步優化。
從征求意見到正式落地:制度更趨優化、重點更加聚焦
經過四個月的征求意見期,銀行間市場經紀業務監管辦法終于正式落地。對比七月份的征求意見稿,最終發布的《辦法》在章節結構上由26條調整為25條,內容上更顯精煉與精準。
整體來看,《辦法》共六章二十五條,從經紀業務范圍、內控管理、委托方責任到監督管理等方面構建起全面監管框架,標志著銀行間市場經紀業務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的新階段。
業務范圍方面,《辦法》明確經紀機構可向委托方提供貨幣市場、票據市場、黃金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及相關衍生品市場等經紀服務,但不得為金融機構參與債券發行業務提供經紀服務。
某貨幣經紀相關從業者對新華財經表示,這一表述與征求意見稿中“不得參與債券一級發行和柜臺債券業務”的規定相比,表述更為精確,明確了限制范圍集中于債券發行業務,為柜臺債券業務留出適當空間。
同時,內控與流程管理的要求更為具體?!掇k法》要求經紀機構強化內部控制與業務全流程管理,特別強調了對通訊工具的管理,要求“交易時間經紀業務人員的移動電話、掌上電腦等移動通訊工具應當集中保管”。
此外,在人員資質方面,《辦法》明確“經紀業務部門的主管人員應當具有5年以上金融市場從業經歷,經紀業務人員應當具有1年以上金融市場從業經歷”?!斑@為機構人員配置提供了明確指引,”前述從業者稱。
還需要注意的是,委托方責任實現系統性明確?!掇k法》首次系統性地明確了委托方的責任,要求其與經紀機構簽訂服務協議,配合盡職調查,加強通訊工具管理,確保委托真實性。
據某債券金融科技公司負責人介紹,這一內容在征求意見稿中較為籠統,正式稿中則更具操作性,體現出“雙向約束、共擔責任”的監管思路。
此外,據新華財經梳理和對比,相關禁止性行為更加精準?!掇k法》列出了十三項禁止性行為,與征求意見稿相比,正式稿新增了“未實際開展撮合服務,虛假留痕”和“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通訊工具開展經紀服務,或通訊管理不符合要求的”兩項。
”這兩項補充體現出監管對實際操作中可能存在的規避監管行為有了更為深入的洞察?!扒笆鲐撠熑搜a充道,整體構建起以人民銀行為主導,多方協同的監管體系,為后續協同執法奠定制度基礎。
規范化助力長遠發展 新規重塑銀行間經紀業務生態
《辦法》的出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年來金融監管系列舉措中的重要一環。結合“穿透式監管”“行為監管”等理念,該辦法在提升市場效率的同時,著力構建“不能違規、不敢違規”的機制環境。
可以說,相關市場規范化邁出了關鍵步伐。此前,銀行間市場缺乏對經紀業務進行專門規范的制度文件,亟須加強對經紀業務的功能和行為監管。據悉,2024年通過經紀機構成交的銀行間本幣交易額達433萬億元,在全市場總成交額中占比20%。
這一巨大規模凸顯了規范管理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華東某券商固定收益業務主管指出:“過去部分機構通過非正規渠道委托交易,存在法律與操作風險?!掇k法》的實施將推動委托行為標準化,有利于保護各方合法權益?!?/p>
同時,相關舉措也有利于促進行業專業化與差異化發展?!掇k法》對經紀機構的資質、人員、系統、內控等提出明確要求,業內普遍對新華財經表示,這預計將推動行業從“規模競爭”轉向“質量競爭”。部分中小型機構可能面臨轉型壓力,而頭部機構則有望憑借其系統建設與合規能力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北京某金融研究院專家還提及,“新規將推動經紀業務從‘通道型’向‘服務型’轉變,機構需在定價能力、信息整合、風險識別等方面構建核心競爭力?!?/p>
在銀行間市場交易規模持續擴大、產品結構日趨復雜的背景下,更精細的制度安排對防范異常交易、遏制市場操縱具有重要意義。某國際投行中國區負責人對新華財經表示:“透明度的提升將增強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銀行間市場的信心,這也是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配套措施?!?/p>
此外,監管并不全是“嚴厲”的畫風,相關細則還為未來創新預留制度空間。例如,《辦法》在明確現有業務邊界的同時,并未封閉未來業務創新的可能性。有市場人士指出,“在衍生品市場、跨境經紀等領域,監管層表現出一定的開放態度,或為后續政策調整留下接口?!?/p>
隨著2026年實施節點的臨近,市場機構勢必將積極進行系統改造、協議修訂與人員培訓,以迎接更加規范、透明、高效的經紀業務新階段。管理辦法的落地不僅是銀行間市場監管的里程碑,更是金融市場深化發展的重要標志。在百萬億元規模的龐大市場中,新規的實施將如何重塑行業格局,值得持續關注。
?
編輯:王柘
?
聲明: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